秦始皇巡视北地郡
秦王朝统一六国后,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北方的匈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不断入境南下,给秦王朝的统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秦朝统一全国的次年,秦始皇到防御匈奴的前线陇西、北地二郡巡视,欲借一统六国的余威,出师北击匈奴,以解除其对王朝的侵扰,安定北方边境。廷尉李斯根据秦当时面临的形势及匈奴的生活习性等,劝谏不可以攻伐匈奴。秦始皇虽然没有完全接受李斯的意见,但考虑到统一战争刚刚结束,财力有限,王朝的诸项制度正在建设,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时机尚不成熟。因此,只是派主将蒙恬率兵加强对边防的守卫,并大力进行着战争的准备。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秦始皇巡视陇西郡、北地郡并来到固原,意义非凡,与秦当时的主要战略目标如军事、马政和山川祭祀都有重大关系,也使秦始皇深入了解西北的军事边防形势,形成了处理匈奴问题的基本思路。所谓“戎”,主要在军事方面,尤其在乎自身的军力和战马等,因此,马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牵系着国力的兴盛。与之相应的马政,就包括马的牧放、征调、采办、使用和管理等。
秦人擅养马,是有历史渊源的,秦人祖先伯益曾为舜养马,马群繁衍兴旺,功劳卓著,得到舜的封土,并赐“嬴”姓。伯益的后裔又替周孝王养马有功,赐封秦地,这是秦国历史的开端。秦人封地所在的陇右和六盘山地区,从土壤性质、地形地势、气候、草生状况、水源、森林诸条件看,都是比较理想的群牧养马场。
六盘山谷地的养畜能手乌氏倮就得到了秦始皇的奖励。乌氏倮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养牛牧马,发展畜牧。到秦始皇时期,倮已成为当地的大牧主。他把马、牛、羊等牲畜卖到关中地区,然后收购珍异物品、丝绸和日常生活、生产用品,来来回回,做着利润十分丰厚的物资交易。他还常向戎王进献丝织品,戎王也高兴以价值相当于丝织品十倍的牲畜酬报,使他的财富不断增值,成为有名的大牧主兼大商人,也成为固原历史上最早的富商。作为一个牧主与商人,乌氏倮能取得秦始皇所给予的“比封君”的优待和政治地位,当与他为朝廷提供了大批军马,对秦国的政治、经济的巨大贡献有关。同时,这种商业贸易折射了秦时各民族之间的平等、诚信和友好。
秦始皇巡视北地,还和祭祀有关。早在秦穆公时,因崤之战,秦败于晋国,转而和楚国结盟,在朝那湫以水神为证,盟誓永不侵犯。因此,朝那湫成了秦人归入华夏的盟誓之地。秦始皇祭祀朝那湫渊,使朝那湫渊进入秦王朝的祭祀体系之中,这既是秦文化的传统,也向外界表明秦统一六国的合法性,成为秦王朝国家祭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