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军民的抗日救亡斗争

二、固原军民的抗日救亡斗争

1937年7月以后,日本侵略者出动大批飞机,对我国西北地区不设防的城市进行野蛮轰炸。1938年12月至1939年2月间,日军两次派出18架飞机,轰炸固原县城,投弹30余枚,炸死炸伤平民3人,炸塌民房10间。在中共甘肃工委领导下,固原各级党组织和爱国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斗争。

中共固北县委及其所属抗敌后援会的活动 1936年6月,陕甘宁省委成立固北工作团,7月成立中共固北县委。1937年1月,中共固北县委(今环县东和原州区东北、彭阳县北部)和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奉命从环县返回庙儿掌董家庄。9月6日,陕甘宁边区正式宣告成立。10月,为适应全面抗战形势和发展民主政治需要,根据庆环分区党委指示,固北县改县、区、乡苏维埃政府为抗日民主政府,遵照《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建立各抗日党派、各阶层人民的各级议会(1938年11月后改为参议会),代替过去的工农兵代表会,实现由苏维埃到民主共和制度的转变。

1937年10月,固北县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民主选举,阎志尊当选为固北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慕志斌、党志善、李志明分别当选为毛居井区、庙儿掌区、车道区抗日民主政府区长,兰馨美、白明昌分别当选为草庙区(今彭阳县草庙乡)、二龙山区(今彭阳县小岔乡李渠村)抗敌后援会主任,同时选出陕甘宁边区议员4名,候补议员2名。按照民主建政需要,县政府所属民政部、财政部、教育部改为科。兰馨美、白明昌分别担任中共草庙区、二龙山区委书记。中共固北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抗日民主政府)在其存在的一年九个月中,领导所属区、乡抗敌后援会,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组织和动员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一是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二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壮大党的力量;三是发展地方人民武装,开展对敌斗争;四是成立锄奸委员会,打击敌特分子的破坏活动;五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救国活动;六是生产与筹粮并举,支援红军抗日。

中共固原县委领导下的抗敌后援活动 1937年7月,中共陇东特委将固原县工委改为中共固原县委,对外称三岔(时属固原县)抗敌后援会,县委机关设在三岔,李廷序、徐锡龄、吴思宏先后担任县委书记。县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军事部等工作机构,辖三岔和麻子沟圈两个区级组织。1938年4月,固北县委撤销后,所辖草庙区、二龙山区及8个抗敌后援会划归中共固原县委(县委驻今草庙乡草庙村)管辖。12月,二龙山区合并到草庙区。三岔区辖4个乡3个党支部(其中在今固原市境内的为安家川乡),麻子沟圈区辖红河、麻子沟圈、石家沟口3个党支部,草庙区辖崖堡子、堡子崾岘、三个窑、米家塬、虎家岘、李渠6个党支部;二龙山区辖李渠、孙湾2个党支部。

中共固原县委领导区乡各级组织和抗敌后援会,大力开展统战工作和抗日宣传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中共固原县工委成立到中共固原县委建立为第一阶段,是党的基层组织初创阶段,工作重点是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936年12月,红二十九军干部张万年、徐步起协助固原县工委在安家川发展党员5名,成立固原境内最早的党支部——虎家小园子党支部,虎克敏任书记,党支部共发展中共正式党员11人。

从1937年7月中共固原县委正式成立到1939年1月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为第二阶段,是党的基层组织普遍发展阶段。中共固原县委建立乡党支部15个,发展党员300多人,着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各部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白天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和统一战线工作,晚上帮助区、乡党组织和党员过组织生活,向党员和积极分子传授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义务、党的纪律,健全制度,分析形势,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各级党员干部普遍受到深刻教育,党员素质明显提高,党的活动遍及县辖各区域,党的基层组织更加巩固和健全,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从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到1940年5月中共固原县委撤销为第三阶段,是党的基层组织惨遭破坏阶段。日本侵略者将其主要力量用于进攻八路军和新四军,国民党反动集团制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不断制造针对八路军、新四军及其革命根据地的摩擦事件,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秋,国民党固原县保安队卢业广率保安中队武装占领虎家小园子,虎家小园子党支部和安家川乡政府遭到破坏。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破坏行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局利益出发,对国民党反动派采取积极争取、促其转变的态度,作出一些让步。但国民党反动派仍顽固推行其反共政策,国民党固原县东区各联保扣留抗敌后援会粮饷,并在各区、乡设岗哨,监视、阻挠、刁难和迫害与抗敌后援会有来往的群众。国民党固原县政府委员唆使麻子沟圈保长砸毁该乡抗敌后援会牌子,反动武装人员两次捣毁草庙抗敌后援会机关,图谋抓走抗敌后援会主任白晓初和县委干部何仲发,在阎梅英等群众保护下两人才得以安全转移。驻王洼镇王慎之民团反共活动最为猖狂,经常以查户口为名,夜闯抗敌后援会驻地,大搞破坏活动。

中共固原县委展开针锋相对的反分裂斗争。县委宣传部部长马兆祥受组织委派,与李治安、杨登魁等中共党员同国民党麻子沟圈乡联保主任进行交涉,义正辞严驳斥其破坏国共合作抗日行为,迫使其重新做好牌子送还抗敌后援会。1939年春,中共固原县委组织三岔自卫军,在驻辖区八路军配合下,击溃驻扎在虎家小园子的国民党保安队,有力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中共固原县委书记徐锡龄带领陇东军分区独立第五营,奔袭王洼王慎之民团,收缴部分枪支弹药,缓解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威胁。在敌人实施严密经济封锁的情况下,中共固原县委坚持开展工作,积极进行生产自救,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帮助贫苦农民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县委机关自力更生办起一个农场,开垦荒地八十亩,种粮、种菜、养猪等,自给自足,接济困难群众。

1939年秋,国民党顽固派进一步执行“军事限共为主,政治限共为辅”的方针,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陕甘宁边区受到敌人的军事进攻,抗战形势阴云密布。10月,国民党镇原县县长孙宗濂对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日益发展壮大的革命力量心存戒惧,伺机破坏,在制造第一次摩擦事件后,于12月14日,纠集县保安大队400余人,突然向驻在镇原县城的八路军三八五旅七七〇团二营发起进攻,挑起第二次镇原摩擦事件。攻占镇原县城,破坏革命组织,残害革命干部,致使镇原南三镇和固原麻子沟圈、城阳、红河等地下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中共固原县委及其所属区乡党政组织受到极其严峻的斗争考验。分裂与反分裂,摩擦与反摩擦,破坏与反破坏遂成为这一时期固原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的一场尖锐斗争。

中共平东工委的建立及其革命活动 1940年4月,中共陇东分区特别委员会成立。陇东特委将新区工委、固原县委、镇原县南三镇、开边等党组织合并,组成中共平东工作委员会,对外称抗敌后援会,工委机关驻马渠,吴思宏任平东工委书记,杨志超任组织部部长,马兆祥任宣传部部长。固原县仅存的6个党支部由中共平东工委直接领导。工委派出特派员负责各地党的工作,艾青山为固原特派员。

1942年,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各地抗敌后援会被国民党地方政府取消。3月,平东工委贯彻党中央关于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方针,采取“重点地区重点发展,单线联系”“易地领导,谁发展谁领导”的工作方式,“重点在集镇,发展一些精干、能起作用的党员,或交一些朋友。在农村一般不发展党员”。6月,平东工委机关从马渠迁到三岔,工委开设了天发祥商铺作掩护,工委领导对外称“掌柜”,工作人员称“相公”(店员),负责护送出入延安人员和边区地下工作人员往来食宿及安全,由半公开转入秘密活动。吴思宏回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严克伦接任平东工委书记。10月,经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中共甘(肃)宁(夏)工作委员会在庆阳成立,孙作宾任书记,派党员分赴甘肃、宁夏、青海进行组织联络,开辟党的工作。1943年3月,严克伦调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李步瀛接任中共平东工委书记,工委划归中共甘宁工委和陇东地委统战部领导,继续分管平凉、华亭、固原、隆德及镇原南三镇党的工作。

1943年6月,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秋季,平东工委机关迁入边区庆阳地委机关院内办公。1944年,地委派赵崇德协助李步瀛工作,在庆阳城里开设一个商铺,平东工委以开商店作掩护开展党的工作。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重新建立甘肃工委,朱敏任甘肃工委书记,平东工委受甘肃工委和陇东地委双重领导,年底,李步瀛调到中央组织部,中共平东工委停止工作。

党在固原县城的革命活动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壮大革命力量,八路军一二九师专门设立驻镇原、固原、平凉三县办事处,由回民师师长马青年兼任主任,负责同当地国民党进行谈判,争取国民党军队和地方上层官员共同抗日。1938年1月10日,马青年和八路军西峰办事处卫一吾受中共陇东特委和固原县委派遣,经三岔到固原县城,在我地下党组织配合下,与国民党固原县政府谈判,提出在固原县城设立八路军办事处,以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由于时任国民党固原县政府县长丁振武已被免职,对我方在固原设立办事处的要求不能做主,这次谈判没有取得结果。其间,马青年、卫一吾在固原县国民党党政军上层人士和县城各族各界群众中,宣传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有关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统一战线政策,取得很好效果。后因敌情复杂,谈判无进展,二人撤回边区。

1938年3月,马青年和固原县委副书记刘文山、草庙区委书记兰馨美带领工作人员和警卫队员20余人,再次来到固原县城。新任国民党固原县县长张桃刚从庐山受训回来,此人反共立场顽固,在与我方关于设立八路军办事处的谈判中毫无诚意,以需征询上司和军政各界意见为托词,回避拖延,陆续谈了近三个月未有结果。马青年见张桃没有诚意,遂将工作重心转向在固原县城开展党的工作。经过多次了解和考察,发展孙存弘、柴学侃、赵义执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又设法营救出被国民党军队俘去的张立雄等4名红军战士。为开展群众性抗日救亡活动,马青年还带领随行人员在固原县城积极筹备成立抗敌后援会。在他们的宣传推动下,山西进步青年张建生利用在县城山货市场修理农具的便利条件,联络聚集一批青年学生和群众,用一部手摇发电的电影放映机,吸引青年学生和群众观看《冯玉祥五原会师》等进步纪录片,并借机宣传全国抗战形势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启发感化和教育有进步思想的群众。不久,张建生周围的进步群众迅速增多,便大胆倡议由地方青年学生出面,筹建固原县民众抗敌后援会。在获得广大群众普遍支持后,成立大会在县城南门外财神楼戏台顺利召开。国民党固原县政府教育局局长和固原商会主席到会进行讲演,向群众散发传单;固原青年学生演出自排的独幕话剧《不做亡国奴》,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固原县民众抗敌后援会正式成立后,张建生等人积极开展组织机构建设和发动群众工作。随着抗敌后援会人员增加和影响不断扩大,国民党固原县政府从起初默许转变为高度戒备,敌视态度日益明显,没收抗敌后援会印章,群众活动也被禁止,张建生等人在地下组织及时安排下撤往边区,固原抗敌后援会被迫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