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在固原的军事活动

二、蒙古族在固原的军事活动

元朝灭亡后,蒙古族大部分北撤,以北元旗帜号令大漠,还常常进入明朝北部边疆,企图恢复元朝一统天下的局面。所以,如何处理与蒙古族的关系,是关系明朝国防安全的大事。

洪武二十年(1387),元顺帝的孙子脱古思帖木儿被明军打败之后,北逃至土剌河畔,被部下杀害。北元内部陷入混乱,纷争迭起,蒙古族逐渐分裂为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其中,鞑靼、瓦剌成为明朝北疆劲敌,特别是鞑靼对明朝北疆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

鞑靼、瓦剌从漠北进攻宁夏及固原,通常有两条主要路线:一条从灵武、盐池一带突破边墙,经同心韦州、豫旺指向固原;一条从贺兰山中部的赤木口推进,这是阿拉善高原进入宁夏平原的咽喉要地,沿中卫、中宁一线过黄河,直入固原。

洪武六年(1373)二月,鞑靼攻打隆德县,平凉卫指挥庄德率兵抗击,擒杀70余人。景泰元年(1450)正月,瓦剌经西安州、海喇都南下开成县。八月,明朝修缮了开成县城防御工事。天顺中(1457—1464),游牧河套地区的鞑靼多次南下到达固原州城下,遭到明朝兵部侍郎白圭、右副都御史王竑的阻击。成化三年(1467)九月,鞑靼由花马池南下,攻陷开成县城,知县于达、县学教谕汤敏等被杀。[3]这一事件震动明朝,开成县驻地被迫北迁固原城。

弘治十四年(1501)鞑靼先后三次进攻固原。四月,鞑靼小王子举兵南下,饱掠宁夏和分掠固原便扬长而去。闰七月,小王子又统领10万骑兵从花马池南下,明朝都指挥王泰与之大战于孔坝沟(今原州区三营镇北)。王泰战死,鞑靼分道散掠开成等地,杀害诸多无辜民众。八月,鞑靼第三次进犯固原,分道散掠韦州、环县、萌城和灵州等地。

弘治十八年(1505)十二月,鞑靼小王子统率数万骑兵进入海原县黑城、双井等地,抢掠当地人畜财产。随后,又南下围攻隆德县,陕西巡抚杨一清率领轻骑赶赴隆德阻抗鞑靼,夜发火炮,响彻山谷。鞑靼以为大军将至,遂北撤出塞。正德十年(1515)八月,鞑靼小王子又率领10余万骑兵自花马池攻打固原,“联营七十里,肆行劫杀,城堡为空”。[4]嘉靖元年(1522)十二月,鞑靼骑兵深入固原、庆阳等地。嘉靖十二年(1533)二月,蒙古右翼亲王吉囊(济农)拥兵10余万占领花马池,入窥固原,由于明朝防范严密,鞑靼识势后撤。嘉靖十九年(1540)九月,吉囊率领骑兵进攻固原。明朝总督刘天和命令总兵周尚文布阵黑水苑,双方展开大战,从早晨到下午,双方相互冲锋逆战,连续组织三次会战。明军士气高昂,蒙古人多势众,三次会战后双方依然不分胜负。这个时候,吉囊的儿子锡沙王(小十王)带着三十多个亲兵劲卒冲进明军的中军大帐,结果被明军全部斩杀。锡沙王的死,加上屡战不胜的低迷,让蒙古兵的士气更加衰败,吉囊无奈率军撤退。

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月,吉囊的继承者掩答率兵从陕西定边进入固原。固原总兵郭江、千总李本阵亡。万历二十三年(1595),卜失兔分兵南下固原,总兵麻贵率部击退了卜失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