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赵后赵对固原的经营

一、前赵后赵对固原的经营

晋惠帝永安元年(304)八月,自称汉朝外孙并改姓刘的匈奴人部落酋长刘渊,起兵反晋,自称汉王,建国号汉。建兴四年(316),刘渊之子刘聪派族弟刘曜攻占长安,西晋灭亡。固原遂被刘聪汉国所辖。建兴六年(318)刘聪病死,镇守关中的刘曜平定内乱后,自立皇帝,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前赵为了巩固安定郡的战略地位,将安定郡的高平(今固原)改为高平镇,立为朔州牧。前赵从刘聪称汉王到其侄孙刘熙覆灭共26年,其间一度占领中原广大地区,匈奴王朝达到了全盛时期,但由于采取胡汉分治方式,战争连年不断,政局很不稳定。光初二年(319)南阳王保自称晋王,任命其将杨曼为雍州刺史、周庸为安定太守,联合起兵反赵,光初三年(320),前赵尹车、宋始、宋恕、赵慎四军叛降后赵。同年,刘曜以游子远为车骑大将军,“进军安定、氐羌悉下”[2],控制了陇东。前赵在平息反叛的同时,还与河西前凉多次发生战争,为后赵迅速崛起提供了机会。

光初二年(319),羯族人石勒自称赵王,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史称后赵,羯族人是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外形高鼻深目多须”[3],魏晋时期不断内迁到山西一带,石勒年轻时被迫为奴,始为骑盗,后随汉王刘渊反晋,势力不断壮大,一度统一北方。石勒虽然不识字,但却效仿汉高祖刘邦,重视农业生产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石勒统治下的人民比在西晋末年和前赵时候生活得好一些。前赵、后赵都将安定郡纳入自己的管辖之内,而安定郡所辖高平、朝那、乌氏、都卢4县均在今固原境内,因而,前后赵对固原的争夺终其之世。

后赵太和元年(328),石勒攻破洛阳,在位10年的前赵皇帝刘曜被杀。太和二年(329),刘曜之子南阳王刘胤领兵数万,欲夺回长安、安定等失地,石勒派其侄子石虎率领2万骑兵迎战,在义渠(今彭阳县东)大败前赵军队,石虎在战争中“降城陷堡,不复断别善恶,坑斩士女,鲜有遗类”[4]。石虎的残忍使义渠遭受了历史上的一场大浩劫。刘胤兵败逃往上邽(今甘肃天水),其将领氐族人苻洪退居六盘山投降后赵,石虎收编苻洪所部后,乘胜追击,在天水击杀刘胤和前赵太子刘熙,前赵灭亡。至此,前赵所控制的地区被后赵全部占领。

公元333年七月,石勒病死,传位太子石弘,致使掌握国家实际权力的石虎极为不满,他首先派兵杀死逃往六盘山(今泾源县境)的石勒之子石生,后又弑杀石弘及其弟弟石宏,自称大赵天王。石虎是十六国时期恶名昭著的暴君,肆意役使、屠杀各族人民,而且杀兄弑弟,还杀死了骄淫残忍的亲生儿子石邃和石宣,“夺人妻女,十万盈宫”[5]。349年,石虎愁恐病死,其养子石闵(即冉闵,汉族人)乘诸子争位、大臣相杀的机会,夺得政权,自称皇帝,国号魏国,史称冉魏。冉闵不但杀尽石氏,而且不分贵贱男女老幼,残忍屠杀少数民族,致使安定郡陷入血雨腥风之中,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冉魏建国两年后,前燕国君慕容俊率军南下,冉闵被俘而死,冉魏灭亡。鲜卑人建立的前燕控制了中原,但入主中原后仅仅存在19年,就被前秦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