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元对固原的经营

三、宋金元对固原的经营

北宋设置的镇戎军、德顺军地处农业经济和畜牧经济交接地带,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商品交换贸易地。北宋的统一为恢复农业生产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社会局面,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禁宰耕牛。至道元年(995)北宋收复原州建镇戎军,在此地广置弓箭手,“马口分地”,凭借他们的力量进行大规模垦殖,人给田二顷,有马者加五十亩,鼓励军民养马以供军用,弓箭手养马达到6568匹。实行防战结合的屯田制,在军城四面立屯务田,不仅解决了当地宋军的部分粮草,而且安置了归降的吐蕃、党项等少数民族,他们像汉族一样过着固定农耕生活,被称作“熟户”,以区别仍在从事游牧而未归附宋朝的“生户”。咸平四年(1001)陕西转运使刘综给宋真宗建议,古原州建镇戎军,宜置屯田。景德二年(1005)曹玮知镇戎军时,利用防守的士兵进行大规模垦殖,耕战自守,把屯田扩大到六盘山以西地方。至庆历年间(1041—1048),泾、原、仪、渭州和镇戎、德顺军路屯田面积超过400万亩。《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当时经济繁荣的情景:“地田饶沃,生齿繁多。内笼竿城蕃汉交易,市邑富庶,全胜近边州郡。”由此可见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金太宗完颜晟天会九年(1131)到金哀宗完颜守绪正大四年(1227),金代在固原的96年统治期间,继续沿袭历代军屯制度,当地的农业生产得到恢复。金朝命德顺州建营房,以处屯军,组织军队屯垦,在镇戎州授以荒田,使耕且战,这些措施的推行,加之金朝以和平的方式取得对固原的统治,没有产生改朝换代的大动荡,百姓从长期的宋夏战争中解放出来,出现家给人足、仓廪有余的景象,社会进入唐朝末年以来少有的安定时期。据《金史·地理志》记载,镇戎州、德顺州的户数均为北宋户数的一倍多。

元朝初期为了长期供应军粮,重视农业和军屯,实行屯田制度。颁发《农桑辑要》,警示人们重视农业。固原以开城路为中心发展农牧业,最有特色的是大规模的军屯与民屯,驻守在六盘山的探马赤军上马备战,下马屯聚牧养,保证军粮供应。至元七年(1270)置镇原州,次年置开城路。至元九年在开城修建安西王府,给予耕牛、种子和农具,徙民200家与其地耕屯。至元十五年(1278)设开城路屯田总管府,负责屯田的组织管理。元朝先后征调3万余军民来到六盘山屯田,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