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六盘山》
2025年09月26日
三、《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7日凌晨,中央红军(陕甘支队)通过张易堡,翻越六盘山。据陈昌奉后来回忆:“在越过一道山岗之后,主席转过身挥手招呼我们说,休息一会儿吧,他习惯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用右手摘下帽子,自然而然地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着远方,高兴地说道: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呀,以后可以好好的写一写,你们看,天高云淡,红旗漫卷,大雁南飞,六盘山的景色多好啊。过了很久,我们才明白,毛主席那是在吟诗作词啊。”[4]
这就是著名的《长征谣》:“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
《长征谣》是《清平乐·六盘山》的雏形。毛泽东把《长征谣》写出来之后,以各种形式在红军队伍中传颂,对鼓舞士气、坚定信心起到很大作用。《长征谣》后来在八路军、新四军中广为流传。据陈昌奉在《跟随毛主席过六盘山》的回忆文章里面写道:“党中央驻瓦窑堡时,十二月的一天,主席没有开会,也没有看书,静静地坐在桌前,用铅笔修饰长征路上吟诵过的诗词后,挥笔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这篇著名的词章。”现存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最早的手迹,是1938年11月在延安书赠李公朴的,题写在李公朴夫人张曼筠所作的《长城》画幅上。1941年1月31日,《美洲华侨日报》上发表的《六盘山》词,是目前见到的在报刊上最早公开发表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