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的黑暗统治

三、军阀的黑暗统治

1914年3月袁世凯任命亲信张广建署理甘肃都督兼民政长,开始了北洋军阀对甘肃的统治,直到1925年8月直系军阀陆洪涛离甘。固原先后经历了张广建督甘时期(1914—1920)和陆洪涛督甘时期(1920—1925)的统治。在张广建属理甘肃期间,先后通过安插亲信吴仲英和拉拢地方军阀陆洪涛担任陇东镇守使的方式,加强对固原等陇东17县的统治。“易都风潮”后,陆洪涛主政甘肃,张兆钾接任陇东镇守使,统辖陇东17县达7年。在这“走马灯”似的政权更迭和政治混乱中,甘肃各县深陷不同政治集团的利益之争,固原、隆德、海原、化平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政治腐败、经济萧条、纷乱不断,民不聊生。

苛捐杂税鱼肉乡邻 民国初年,农村经济日渐凋敝,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但各种赋税却仍按原有耕地面积征收。1915年,张广建为解决“财政困难”改征库平银增加田赋,规定每正银一两征收库平银一两七钱,并按地丁银每两附收经费五分。据民国《固原县志》记载,当年仅固原就征收库平银11905两。与此同时,新增验契税等5种新税,原有的盐税、畜税、地税、磨课、农具税等各种杂税较清朝时都有所提高,还浮征驼捐、羊捐等其他捐税。1922年,陆洪涛开放烟禁,允许农民种植罂粟,开设烟馆。次年,张兆钾在陇东地区积极推行,从中征收烟税,对不愿意种植罂粟的农民开征“烟亩罚款”(叫“罚懒款”)。与此同时,固原还推行政府下达的验契、公债、屠宰、烟酒、印花5种新税,并采取“征、借、罚、捐”等手段广开征收渠道。

扩充军备聚敛钱财 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张广建和陆洪涛担任甘肃都督期间,都不约而同地将重点放在了加强军事上。张广建打着筹集“军饷”幌子,四处招摇撞骗,穷极搜刮之能事,将各地钱库粮库搜刮一空。据民国《隆德县志》记载,经核查当时隆德有常平粮800多石,被张广建盯上后就只出不进,陆续奉命变价拨支军饷,他上任未满一年这些清朝留存的本色粮(俸禄)就被搜刮一空。1914年10月借着中央裁减绿营之机在各县改编成立警备队,1916年又借着变卖公产之机,将隆德关帝庙、马号、大教场等绿营所剩资产悉数变卖,未留片瓦寸地。1922年,陆洪涛则以为编练陆军第一师购买枪械置备服装为由,令全省广种鸦片以便从中渔利,固原种植罂粟面积猛增。盘踞陇东的张兆钾也巧立名目,强摊乱派,1920年他曾以购买新式枪械武装陇东巡防团为名,一次性向17县商会征借白银2.7万两,向各县农民按地丁征借白银3万余两。为了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常以警察强行征收,遇到抵抗时就会进行武力镇压,致使民心激荡,抗捐抗暴斗争时有发生。固原警备队也因日益繁重的警戒任务,由起初的50人发展到1917年的200人,并更名为警察队。

私设银号盘剥人民 各地军阀割据一方,相互攀比,争相效法,发行公债、国库券、金库券、储蓄票,私设银号,自制货币,金融市场更加混乱。1914年,张广建面向全省发行七厘短期公债,将80万两公债摊派各县,分配固原5000两,下令限期批解。而办事人员却层层加码、趁机勒索,最后收缴数额远超分配数额。1920年,张广建的亲信天水镇守使孔繁锦开甘肃私铸钱币之先河,张兆钾随之效法,设立陇东官钱局和造币厂,向陇东各县摊派货币发行基金60万元,开始大量制造铜圆和纸币,并在固原、隆德、海原、化平等陇东17县强行发行流通。1926年,张兆钾离职外逃,陇东官银号的钱币随之全部废止,固原民众利益也受到很大损失。

大兴土木劳师动众 张广建时期军事运输、兴修土木活动频繁,陆洪涛借全国陆军改制将征拔民兵制度化,盘踞陇东的张行志、张兆钾更是将滥派民力的“祸水”引到了陇东民众的家门口。陇东巡防总部移驻平凉之后,张兆钾立即大兴土木修建供其居住的公馆(人称“张公馆”),后来冯玉祥曾形容张宅俨如皇宫。1924年,张兆钾为了修筑西兰公路,又向17县开征筑路捐,农民既要出力又要出钱,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