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固原的影响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固原的影响

东汉以后,固原除今隆德、彭阳部分地区外,大部地区长期生活着鲜卑、羌等少数民族,政局混乱、战乱不断,各少数民族政权无法对固原全境进行长期稳定的有效管理,但北魏孝文帝实施的均田制、三长制和汉化政策改革对固原地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北魏初期,固原地区主要是各少数民族的牧地,少数民族酋豪占社会的主导地位。他们保留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酋豪的地位也被保留,有些酋豪还被授予官职,承认他们对部民统领的地位。酋豪宗主一户往往有数十个荫蔽的家庭,而给国家交纳的赋税有限,朝廷收入受到很大影响,双方矛盾逐渐严重。实行均田制之后,又下令实行“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制”是用来代替宗主督护制的基层政权制度,也是符合中央集权制要求的新制度。“三长”挑选乡里能办事而又谨守法令的人担任,其职责是掌握乡里人家的田地、户口,征收赋税(户调),调发徭役,维持治安。“三长”直属郡县管理,过去不属于朝廷的户,现在都成了国家编户。这些改革对削弱宗主权力,增加朝廷赋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社会安宁具有积极的作用。

北魏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接受汉族文化,消除鲜卑和汉族之间的隔阂,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鼓励与汉族通婚,要求士民一律改穿汉服;禁止说胡语,规定30岁以上的人可以慢慢改,30岁以下的人要立即改,在朝为官说胡语就降爵黜官。以上措施在固原这个众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推行,意义重大,在固原地区生活的少数民族,不仅成了国家的编户,而且由于均田制的推行,也从经营畜牧业转变成了经营农业的农民。他们与汉族相互通婚,穿汉服,说汉语,写汉字,生活、生产上相互帮助,风俗民情上相互影响,形成了内涵更加丰多彩的隋唐汉族,他们共同创造着固原辉煌的古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