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固原
2025年09月26日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固原
春秋时期,秦崛起于西北,在和西戎各部的角逐中发展壮大,固原及周边地区成为秦扩张的目标,至秦昭王兼并义渠戎设置陇西、北地、上郡三郡,固原地区正式纳入秦国的版图,成为秦国防御匈奴的重镇,秦昭王沿着三郡北境筑长城,在固原境内的长城自西向东经过西吉县、原州区和彭阳县境,并设立关隘以御匈奴,作为关中北方屏障的朝那萧关即设立于这一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匈奴成为最大的对手。统一伊始,即派蒙恬戍守北疆,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秦始皇巡守北地郡等地之后,大规模用兵匈奴。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设立安定郡,凸显固原地区在其时的重要地位。固原的交通条件、经济基础、文化发展为丝绸之路提供了坚实的支持,这里具有民族交融特色的文化基础有利于汉朝和西北各族间的进一步交往,也推动了华夏文化对其他各民族文化的吸纳。东汉时期,政治中心东移洛阳,关中不再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洛阳成为丝绸之路交流的中心站,固原失去其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关中北方第一关隘的地位。边防政策由西汉时的积极防御和主动出击,转变为消极防御与内迁边民。尤其在国内民族矛盾激化、发生战事的时候,朝廷主动弃守边防,内移边民,安定郡的辖县和人口减少,郡治变动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东汉治国理念在边郡治理上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