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工作大队(游击队)的活动

二、武装工作大队(游击队)的活动

中共海固工委及武装工作大队的活动 1946年7月,中共甘肃工委把发展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在有战略意义及可能开展游击战的地区进行武装斗争、配合保卫边区和野战军解放本地区作为中心任务和工作方向。8月19日,中共甘肃工委和陇东地委在庆阳召开会议,传达中共西北局决定,组建中共陇南特委、海固工委(平西)、华平工委,从边区陕甘晋绥警备第三旅抽调指战员170名、回骑团抽调70名、配备地方干部90名,组成3支武装工作大队,分别由3个工委领导,于9月初先后走出边区,深入国民党统治区陇南、海原、固原、平凉、华亭等地,创建和扩大敌后武装根据地,发动和领导群众开展武装对敌斗争。其中回民骑兵团40多人组成的海固工委武装工作队,在马思义带领下到固原、隆德、化平、庄浪、静宁及西吉、海原一带开展武装游击斗争。

1946年9月3日,王震率部已进入边区,中共甘肃工委和陇东地委决定,中共陇南特委武工队与海固工委武工队297人联合行动,冒雨从边区环县庙儿掌出发,迅速向敌后挺进。行军途中召开会议,成立临时指挥部,海固工委武工队司令马思义任临时指挥部司令员,陇南特委书记孙作宾任临时指挥部政委。武工队一昼夜急行军达75千米,途经固原县白家埫时,与国民党固原县一支自卫队遭遇,武工队立即发起冲击,自卫队溃败而逃。路过头营时,又将头营一支国民党自卫队包围,解除其武装,缴获30余支枪,对自卫队人员进行政策教育后全部释放。然后穿越银平公路,乘胜捣毁固原县国民党大湾乡公所,进入六盘山区休整。根据中共甘肃工委工作部署,陇南特委武工队经隆德向化平县方向运动,海固工委武工队经隆德向静宁方向运动。

武工队进入国民党统治区后昼伏夜出,引起国民党平凉地方当局的惊慌,一面急电向甘肃省政府报告情况,一面急令平凉保安三团堵截,并命令沿途国民党县政府自卫队协同“清剿”。9月8日,陇南特委武工队进入隆德县杨家店时,遭到平凉保安队伏击,双方展开激战。已进入隆德县的海固武工队听到枪响后,跑步赶到杨家店增援,向保安队身后发起冲击,保安队受到前后夹击,陇南特委武工队乘机杀出重围,两支队伍重新会合,一起翻越六盘山进入化平县西峡一带休整。

11日晨,两支武工队进入化平县泾河源南大庄和冶家大庄一带,部队进入村庄后,分成小组到群众家中吃饭时,遭到国民党新一旅、骑一旅一部与平凉保三团共3000多步、骑兵的包围。两支武工队突围后,经凉殿峡连夜进入大关山山顶休整,临时指挥部连夜开会,在孤立无援的形势下,决定立即返回边区,再做新的部署。16日,武工队返回边区,中共陇南特委和海固工委的活动即告结束。

中共镇固工委及游击队的活动 1947年8月,中共甘肃工委决定建立中共镇固工作委员会,辖固原境内陈坪和王南沟、王洼和草庙、城阳和红河三个片区。镇固工委在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和地方武装、统战等工作方面卓有成效。

1947年秋,中共镇固工委成立第一支游击队,共20余人,杨占奎任队长。在固原东部城阳、王洼、草庙建立3至5个可靠点,为游击队提供给养。11月,挑选出一批支持中共的贫雇农开展游击战术和枪弹、射击、爆破等基本技能训练。

1948年4月,镇固工委游击队在固原东部彭阳一带开辟15个“红村子”,联络进步群众130余户,组织3个村级政权,发展10名中共党员。5月,中共镇固工委第二次成立游击队,队员20余人,李万福任队长,阎生甲任政治指导员,以5至7人分组行动,做群众工作,护送地下工作者出入边区,向边区护送物资,有效打击地方反动势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