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
2025年09月26日
29.如何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弯腰驼背,身高越来越矮,有的人身高甚至比年轻时缩短10cm。有的老年人用力咳嗽,就可能咳断几根肋骨,这都是骨质疏松症带来的麻烦。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体内降钙素、雌激素、甲状旁腺素等调节紊乱而导致的骨代谢异常是其发病原因。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是容易骨折。实际上身材变矮是多次脊椎体压缩或骨折的结果。虽然大多数骨折不会导致死亡,但却有很高的致残性,特别是椎骨、髋骨和股骨颈骨折,将给老年人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岁以后,由于胃肠道功能逐渐减退,钙的吸收减少而流失增加,体内的钙呈负平衡。45岁以后,每10年骨骼脱钙率为3%。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全球范围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为了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6月24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
据研究发现,人在35岁以前,骨代谢非常旺盛,摄入的钙很快吸收进入骨骼中沉淀,骨骼生成迅速,骨钙含量高,骨骼最为强壮。由于成骨细胞的作用,此期间骨形成大于骨丢失。如果在35岁以前让骨骼最大限度地储存更多的钙,对预防和减轻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人要多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户外锻炼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促进钙的吸收。锻炼还可以增加肌肉的负荷,增强肌肉对骨、关节的保护作用,有研究显示,锻炼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骨密度,其效果甚至优于补钙。在补钙和锻炼的同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一些促进成骨、抑制破骨的药物,对减缓骨质疏松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