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监控方法
1.监控点的选择与确定
(1)易燃场所。
(2)有触电伤害危险的场所。
(3)有中毒和窒息危险的场所。
(4)有高处坠落危险的场所。
(5)有机械伤害危险的场所。
(6)有坍塌危险的场所。
(7)噪声、粉尘超标和环境污染的场所。
2.管理实施
(1)凡列入“监控点”的场所统一设置标志牌,标明单位名称、监控要求、责任人、检查方法等。
(2)绘制“两图”,即绘制企业“监控”组织网络图和“监控点”分布图。在“两图”中标明监控点的分布、责任人等。
(3)每一个监控点必须有记录存档。
(4)搞好“四项管理”,即“监控法”目标管理、“监控法”检查管理、责任人监控责任制管理、监控安全指标奖罚管理。
(5)制订应急预案。对危险程度较大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监控点”制订应急预案,预案的内容包括工程概况、事故形式、事故的危害和造成的经济损失、救灾技术方案、防灾措施、救灾领导小组以及事故发生的联络、救护、疏散和善后处理工作等。
3.工作程序
(1)召开专门会议,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研讨贯彻落实方案。
(2)建立领导小组。
(3)制定有关规章制度。
(4)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选择并确定“监控点”。
(5)编写“监控点”控制要点,确定责任人和检查周期。
(6)制定应急预案。
4.监控点检查管理制度
(1)各级监控点责任人和当班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检查周期,进行认真细致的巡回检查,严密监控,并形成详细的原始记录,以供公司检查考核。
(2)监控检查中发现问题,正确地进行技术分析,查清原因,采取防止缺陷扩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将缺陷内容、发生时间、处理情况书面反馈给安全部门。
(3)对暂不能消险的缺陷、隐患,除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外,及时合理安排整改。
(4)对存在的重大隐患,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停止运行,及时报告中心主任,研究整改方案,进行整改。
(5)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意识的宣传教育,加强责任人对各监控点、监控设施的运行维护。
(6)每月对各监控点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并作出科学的综合分析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