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不管你是否承认,中国已经全方位、快速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7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已经达到2.4亿,约占总人口数的1/5。美国最新发布的“彭博夕阳指数”显示,在全球人口老龄化风险最严重的国家中,中国名列第五,大约3.5个劳动力负担一名老年人。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如何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已经是国家卫生的头等大事,直接影响国民生产和社会稳定。养老问题也成为政府必须面临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到,要大力推进做好医养结合事业和产业。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中国老龄化来势凶猛,老龄化速度非常快:法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比例从10%升至20%的时间)大约用了130年,瑞典大约用了100年,英国大约用了80年,而中国只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养老问题,法国有130年时间来慢慢消化,从容应对;而留给中国的时间只有不到30年!
中国老龄化来势凶猛,未富先老、独生子女、中国尊老孝顺传统、现代养老理念等形成的冲突,是其他国家不可能碰到的难题。中国问题,中国解决。我们不能一味地模仿其他国家的养老经验。我一直主张,中国由于传统因素,毫无疑问,要优先鼓励有条件的老年人在家里安度晚年,以居家养老为主。其次,日间照料与居家养老相结合,即社区工作人员上门照料,或者日间由社区统一照料、晚上回家居住。最后,机构养老为中国养老托底。政府要鼓励各级养老机构建设,改变传统养老理念。但不管是哪种模式,首先要考虑的是老年人的意向,要维护老年人的尊严,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所以基础医疗、康复和护理必须延伸到这些养老场所。这就是医养结合。医养结合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控制医疗支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加快推动我国卫生服务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没有最佳的养老模式,只有最适合的养老模式。中国人口老龄化情况,与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都明显不一样,这就决定了中国不能简单套取、复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模式,中国必须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中国人口老龄化情况的特殊性,使得中国养老模式的探索处于前无古人、旁无同行者的境地,中国正走在养老领域的“无人区”,前面所有的道路必须要中国人自己探索。
近年来,我国医养结合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内容丰富,进展迅速,医养结合产业亦日趋成为朝阳产业。但是,无论是医养结合的政策领域、研究领域,还是产业领域,均缺少一本系统的工具书。
为适应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的需要,推动医养结合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进程,我们特组织国内从事医养结合工作的顶尖专家,参考国内外医养结合多种经验模式,编写《中国医养结合专家共识2019》。
这本荟萃医养结合模式探讨、老年及慢性病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和中医治未病等方面研究的专著,包含总报告和医养结合四大主要模块(医疗服务篇、健康养老篇、养生保健篇、支撑产业篇)的分报告。本书内容完整,深入浅出地从各相关专业领域系统完整地总结近年来我国在医养结合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编委团队作为率先在中国医养结合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和总结的引领者和先驱者,成功组织了我国以多学科交叉理念整合的专家团队积极探寻了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发展道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①创新性:本书所参考的数据、文献资料等来源于国内外的最新数据,该书也是国内外第一本系统性、全方位阐述医养结合事业和产业的图书。②权威性:本书作者全部是国内从事医养结合工作的一线专家,不但有较深的理论研究基础,而且从事医养结合的实践工作,有较强的权威性。③实用性:本书内容涉及了医养结合的各个层面,包括政策、临床、康复、营养、护理、预防、保健、信息化、教学及产业等不同领域,对从事医养结合研究的专家和从业人员,是一本实用的必备工具书。
当然,本书作为国内外第一本系统性研究医养结合领域的工具性用书,内容涉及面广、交叉学科多,难免有纰漏与错误,恳请同行专家及广大读者在使用中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正。

2019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