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与医疗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也不断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也在逐年增加。伴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现有的经济、政治、社会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中国的经济尚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而人口老龄化严重影响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和家庭养老功能的缺失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致使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
从国内现有的研究著作来看,对“居家养老”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观点一:强调居家养老是一种与机构养老相对的养老方式,指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自己生活并安度晚年,而不是像在机构中养老的老年人那样集中居住。它是一种“半社会化半家庭”的养老方式。
观点二:认为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这两种养老方式互补之后产生的。
观点三:认为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一种更新与补充,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政府的基础上的一种养老方式,它是以居家养老为形式,社区养老信息网络为基础,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管理为保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养老体系”。
观点四:强调居家养老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这种养老方式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保证其健康发展。
(二)我国发展“居家养老”的必要性
1.家庭养老的困境
在我国,核心家庭数逐年增加、新一代青年的生存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年轻夫妇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照顾老年父母等众多因素相互影响,这就造成了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同时“代际倾斜”“重幼轻老”的现状日益严重。所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2.机构养老的困境
(1)资源和资金不足。根据当前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可以发现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严重不足。加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当不完善,致使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2)与中国“孝道”不符。机构养老与中国传统“孝”的社会伦理观念也存在相悖之处。而大多数老年人难以承担养老院高昂的费用,同时也很难在精神上获得自己真正需要的慰藉。
(3)服务人员素质欠缺。现阶段,我国的养老服务组织和机构较少,从业人员少,素质较低,服务水平不高。这不仅不能解决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而且反而使我国的养老现状更加严峻。
3.居家养老的优势
当前我国的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居家养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符合经济性和效率性。居家养老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家庭物质资源的基础上,又可以根据老年人自己的生活习惯安排日常生活,同时也可以保证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
(2)服务对象具体,服务针对性强。居家养老服务以社区为依托,其服务对象相对而言较为单一。此外,社区也可以通过对老年人进行信息采集和档案管理,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收入和家庭大概情况等建立档案,从而根据档案中记录的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层面的管理。
4.我国居家养老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从现有的实践经验来看,居家养老模式在解决我国快速老龄化问题中的养老问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居家养老模式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①我国相关养老制度及配套政策尚不完善。②居家养老运行体制和评估机制有待完善。政府主导是目前居家养老实践的普遍形式,这使其对政府依赖性较强、覆盖范围较小、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较差。③居家养老的相关服务队伍数量有限且成员的个人素养亟待提高。④社会组织力量薄弱。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