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丁小燕,沈蔷,卢艳丽,等.“医养结合”专家主题研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9(33):4028-4033.
[2]王慧子,胡曾琳,王俊杰.医养结合背景下失能老人社区支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8(4):249-253.
[3]邓大松,李玉娇.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制度理性、供需困境与模式创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107-114.
[4]陈纯.常州市医养结合养老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150-153.
[5]涂宇明.社工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发挥作用的实践与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6(15):84-85,81.
[6]耿爱生.养老模式的变革取向:“医养结合”及其实现[J].贵州社会科学,2015(9):101-107.
[7]方新荣,金浪.基于医养结合的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J].卫生软科学,2017,31(7):16-19.
[8]朱艳霞,杨宗瑜,周文佳.医养结合模式中家庭医生助理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0):198.
[9]祝秀英,吕鹏飞,郭爱萍,等.上海市浦东新区家庭医生对家庭医生制度下医养结合模式的认知状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7,30(8):12-15.
[10]唐敏,吴海波.基于医养结合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7(5):22-24.
[11]郑金玲,胡文梅,贾爱明,等.医养结合背景下中医药教育现状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7,30(9):81-83.
[12]刘运玲,张艳令,卢敏.医养结合背景下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6(3):5-6.
[13]邬沧萍,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与挑战[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