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之运动处方
单纯控制饮食、控制体重增加或减轻体重的问题是,随着基础代谢率降低,身体热量的需求也减少(增加热量消耗才可动员存积在体内的多余能量形态,如脂肪),还会导致肌肉萎缩、骨质流失、体适能衰退。因此,必须配合运动提高代谢率,增加热量消耗,才可达到控制体重兼顾增加体适能的目的。
(一)体重控制目标与运动方式
规律性运动是控制体重的主要原则,根据体重控制目标不同,运动时间是不同的。
(1)以减轻体重为目的:每周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累积时间>150分钟,可减重2~3千克;每周运动累积时间为225~420分钟,可减重5~7.5千克。
(2)以预防体重增加为目的:每周中等强度以上运动累积时间在150~250分钟,约等于每周消耗1200~2000大卡,可避免体重增加。
(3)避免减重后复胖:减重目标达成后,须每周累积运动时间在200~300分钟,才可维持体重不变,而每周累积运动时间<200分钟时体重会逐渐回升。
(二)运动处方
美国运动医学会对减重的运动建议如下。
(1)柔韧性训练:①用正确的姿势,伸展时配合吐气;②速度要慢,强度至稍感不适即可,不引起明显疼痛;③每周运动重复做3~5次,每个动作维持10~30秒;④每周三次以上,以背部及下肢后侧的肌肉为主;⑤完成肌力和心肺耐力训练后,再做一次伸展运动,以增强效果。
(2)肌力训练:①肌力训练前先做暖身运动;②整套运动包括8~10组肌肉的动作(臀肌、股四头肌、大腿后侧肌群、胸大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肌),每个动作8~10次,强度约为最大肌力的一半;③每周运动两次以上,训练时间间隔48小时,每次20~30分钟;④每个动作做到完全关节活动范围,保持自然呼吸,不要闭气。
(3)心肺耐力训练:①运动频率:每周5~7次;②运动强度:最大储备耗氧量或储备心率的40~60%,逐渐增加至50%~75%;③运动时间:每周累积至少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从每次30分钟逐渐增加至每次60分钟),有氧运动每次只要超过10分钟均可累积;④运动方式:采用大肌肉群、韵律性的有氧运动方式,如快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有氧舞蹈等。
(三)减肥计划的建议
减重目标一般是3~6个月内减少5%~10%体重,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运动需配合饮食控制,每天热量负平衡500~1000大卡,但热量摄取不得低于1200大卡,并将饮食中脂肪比率降至总热量的30%以下。
(2)短期逐渐增加至每周150分钟以上的中等体能运动,长期目标是每周250分钟以上运动,并持之以恒。有氧运动配合抗阻训练效果最佳,长时间中度运动优于短时间剧烈运动。
(3)每周体重下降不超过1千克,快速减重会导致脱水,诱发痛风、胆结石、抑郁症、酸中毒。
(4)中度以上肥胖者在运动前,应先由医师评估,评估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病等合并症或风险,合理制订运动计划。
【专家共识】
医养结合的康复服务,针对全民、出资人、被服务个体三个层面,应分别遵循公益原则、适宜原则、差异原则。
在实施老年康复时,应先筛查“衰弱”和“肌少症”,再利用CGA作为评估工具和制订康复计划的手段,从改善个体本身的自主功能状态和改变个体所处环境两个层面改变老年个体的功能,以有效帮助老年个体积极应对疾病所致衰弱和/或压力,中止后者导致的进一步失能(生理和社会层面),减少失能对个体的影响。
长期照护是针对相对稳定的失智、失能人群的医养结合的主要服务方式。其评估工具、康复介入方式均有其专业性,是专业性医疗照护康复和非专业性生活照顾服务的结合体。从业人员必须经过系统三级课程培训。长期照护的康复介入原则是全面康复,但需在尊重失能者及家庭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当地文化、制度、社会资源情况予以实施,其目的是尽量延缓功能衰退,保有既有功能,而非治愈。
以癌症康复为代表的缓和医疗之康复,是医养结合的重要领域。功能恢复、获得家庭和社会支持、痛苦显著缓解是癌症康复的总目标。癌症康复的介入需强调与癌症病程分期相结合,不同阶段康复目标不同。功能优先原则是癌症康复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慢性疾病常见的高血压、Ⅱ型糖尿病、肥胖,其运动处方强调有氧训练、肌力训练、柔韧性训练的有机结合,也是实现正常老化的重要方面。
(陈作兵,王大明,王志恩,孙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