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赵向红,王小凤,李俏.中国养老政策的演进与绩效[J].青海社会科学,2017(6):162-167.
[2]牛彦苏.我国养老政策及其对朝鲜族社会的影响[D].延吉:延边大学,2017.
[3]魏之翔.社区养老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7.
[4]康蕊.关于医养结合政策的梳理与解读[J].经济视野,2016(1):116-116.
[5]王震.推动医养结合的政策分析[J].中国医疗保险,2016(3):27-30.
[6]宋春婷.我国机构养老政策研究一基于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7.
[7]王长青,毛鹏远,陈娜,等.医养结合资源的多重整合[J].学海,2016(6):43-47.
[8]吕鹏飞,陈晓玲,周宏东,等.上海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卫生监督困境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6,29(2):71-73.
[9]李杰.青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问题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8):74-80.
[10]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家庭函[2016]353号[A/OL].[ 2016-04-11].http://www.nhfpc.gov.cn/jtfzs/s3581c/201604/f2d857e2467d487fa5a54843fe7c166b.shtml.
[11]庄昱,张拓红,陈鹤.国家和北京市医养结合政策现状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6,29(9):14-17.
[12]闫立英.细化医养结合相关政策,实现医养“无缝对接”[J].公民与法治,2016(17):37.
[13]滕长利.促进医养结合立法支持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8(2):169,171.
[14]袁晓航.“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创新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15]杨叶玲.高校养老服务参与机制研究——基于社区义工的视角[J].高教学刊,2016(06):56-57,59.
[16]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N].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2014,24:20-31.
[17]张烨,汪玉娇.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3:42-45.
[18]王雪辉.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老龄科学研究,2015,3(11):41-50.
[19]陈世清.怎样创建世界一流大学[EB/OL].[2017-04-05].http://bbs1.people.com.cn/post/1/1/2/161968348.html.
[20]陈世清.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
[21]范巍,蔡学军,赵世奎,等.中国博士发展质量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1-7.
[22]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7.
[23]王涛,张晓,袁天由,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老年医学人才培养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33):4730-4733
[24]叶子辉,邵利明,吴文君.健康中国视域下的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9):2383-2388.
[25]黄萍,刘云,孙照国.“医养融合”模式下养老护理教育现状与发展[J].科技与创新,2018(2):45-47.
[26]陈雪萍,许虹,王先益,等.浙江省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5):454-456.
[27]高丽,郭明贤,崔艳,等.陕西省12家养老机构护理员对老年护理知识认知与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2014,21(8):5-7
[28]张绍岚,蔡红星,常唐喜,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