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工作的核心标准
1.明确医疗服务内容和流程
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失能者)具有患慢病需长期治疗、发病时病情凶险的双重特点,故为其提供日常慢病健康管理(包括康复治疗)和临时性急诊医疗服务是医养结合的关键。老年人一旦发生急危重症病情,应立即给予抢救与治疗。因此,需要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制定相关标准。此外,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有些老年人会自带药品,如何做好这些药品的管理工作(如签订协议、日常给药的查对记录等),还需要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
2.建立多样化的分级护理体系
老年慢性病患者进入医养结合体养老后,再住院率明显降低,提示通过医养结合的专业化护理,可实现养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在日本,由专业的养老机构服务经理根据综合评价工具的评估结果,为每位老年人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服务套餐,有效地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先进做法,制定适合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标准。
3.兼顾养生、保健及日常饮食的膳食标准
老年人营养不良问题较为常见,常与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抑郁症、帕金森病等慢性疾病并存。营养状况与老年人的健康和死亡率密切相关,因此养老机构必须以老年人的健康为主线,从养生、保健、日常饮食等多方面考虑,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合理、可口的营养膳食,并由专业营养师来监测和调整老年人的营养状况。
4.提供适宜的心理照护与人文关怀
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多缘于无子女照顾、子女无力照顾、家庭关系不和睦等,加之多种慢性疾病缠身,导致其心理疾患的发病率上升,故医养结合体除需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的照料及医疗护理服务外,还需提供适宜的心理照护与人文关怀。
5.开展个性化的康复与健康教育
康复治疗师应根据老年人所患疾病为其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并指导其康复锻炼,指导老年人使用康复运动器材进行合理的、有计划的康复锻炼,正确使用理疗作为辅助治疗,还可提供针灸、推拿等中医专业康复服务。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健康教育重点在于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用药、预防以及饮食对疾病的影响等健康知识宣教,增强老年人和护理人员的健康意识,提高老年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使其正视疾病,养成按时服药的习惯等。
6.做好常规消毒及传染病防治
老年人的活动区域与宾馆或医疗机构的病房不同,如何做好常规的消毒隔离,避免过度消毒,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
7.支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
世界卫生组织发文指出:“临终关怀指的是一种照护方法,它通过运用早期确认、准确评估和治疗身体疼痛及心理和精神疾病等其他问题来干预并缓解临终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及其家属正确面对所患有的威胁生命的疾病所带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