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是指用活动身体的方式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古人称运动养生法为动形,即运动形体(身体),该方法属传统养生学中的六大养生方法之一。
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特点,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相配合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又称为传统健身术。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则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如是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协调,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人之气血,贵在升降出入有常,运行不息。故善养生者,必调和气血,使之周流不息,而运行气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多运动。
(一)运动养生原则
1.强调动静结合
动以练体,静以调神,动于外而静于内,这样达到人体的内外和谐,体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整体观念。
2.提倡持之以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运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方可达养生目的。这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也是毅力的锻炼。
3.主张运动适度,不宜过量
《千金要方》有云:“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有。”这就告诉我们,运动应适度为量,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二)运动养生方法
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之所以能够健身、治病、延年,是因为它有系统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就采用舞蹈、射箭、导引等运动方法来达到养生祛病的目的。隋唐时期,人们不仅继承了以往的运动养生方法,而且整理、创编了多种形式的运动养生法。到了明清,运动养生的方法亦被加工整理,集气功、导引、武术之精华,形成了各种流派、各种形式的健身术,其种类之多、方法之广,不胜枚举。其中流传最广、影响较大、广为群众所喜爱者,有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
1.五禽戏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健身方法,据记载,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在前人的基础上创制,故又称华佗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五禽戏,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以达到治病养生、强壮身体的一种气功功法。因其良好的健身效果,卫生部、教育部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曾发出通知,把五禽戏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
传统的五禽戏共有54个动作。由国家体育总局新编的简化版五禽戏,把每戏分为两个动作,分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1)五禽戏的功法要点:①全身放松。练功时,不仅肌肉要放松,精神也要放松,要做到松中有紧、柔中有刚。只有放松使出来的劲才会刚柔相济,张弛有度,动作才能柔和连贯,不致僵硬。②意守丹田。练功时,全神贯注到丹田,要排除杂念,做到耳无闻、目无视、鼻无嗅、心不外驰,调整呼吸,专心体会,呼吸深大缓慢,动作轻巧灵便。③呼吸均匀。练功前,先做深呼吸,调匀呼吸。练功时,呼吸要自然平稳,以鼻呼吸,或口鼻并用,但不能张口喘粗气,要求悠悠吸气,轻轻呼气。④动作象形。练功时,动作、外形、神气都要像五禽。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猛神态,目光有神,摇头摆尾;练鹿戏时,要效仿鹿的心静体松,姿势舒展,要做到把鹿的仰脖、缩颈、奔跑、回首等神态展现出来;练熊戏时,要效仿熊浑厚缓慢、步行沉稳的神态;练猿戏时,要效仿猿猴的敏捷好动,表现出纵山跳涧、攀树蹬枝、摘桃献果的神态;练鸟戏时,要效仿出鸟的轻快敏捷,表现出展翅凌云、轻翔舒展的神态。
(2)五禽戏的主要作用:①经常练五禽戏可以使食欲增进、思维敏捷、肢体灵动、步履矫健。肺气肿、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患者,常练习五禽戏可起到预防和防止复发的作用。此外,五禽戏能改善中风患者的异常步态和行走姿式,防止肌肉萎缩,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②五禽戏中虎戏有助于增强体质和肌力;鹿戏有助于舒展筋骨;熊戏有助于提高平衡和耐力;猿戏有助于发展灵活性;鸟戏有助于增强呼吸功能。
2.太极拳
太极拳从创立到现在已有三百多年,由最初的陈式太极拳衍化出几十种太极拳。太极拳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练习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辨证理念,以辨证的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认知和科学实践。
(1)太极拳的功法要点: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练拳时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意之所至,拳之所出,呼吸应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放松自然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不拖不涩,轻柔匀缓。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动作呈弧形式螺旋形,动作转换间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周身形成一个整体。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动作要连绵不绝,衔接和顺,分清虚实,保持重心稳定。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动作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看似柔实则刚,发劲完整,富有弹性,使用拙力为下乘。
(2)太极拳的主要作用:①对身体的作用:能增强全身体质,增强肌力、加强骨骼、韧带和关节的强度,提高身体的敏感性。②对精神的作用:精神集中,有利于大脑充分休息,消除疲劳,打完一遍,有身松体泰之感。③对内脏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降低呼吸频率,增强肺活量,使身体各项机能处于最佳状态。④自身防卫作用:太极拳本身就是一门武功,集各家之长,擅长以柔克刚。
3.八段锦
八段锦是近年来应用较多、效果较好的健身气功功法。八段锦中的“八”字,是一个约数,并非仅仅指八段,现已形成独立的八段锦体系。“锦”字,拆分为“金”和“帛”字,这两个字在古代所代表的物品都很珍贵,精美而华贵。现代八段锦功法不仅有文八段锦与武八段锦之分,还有坐式与立式之分。坐式练法恬静,运动量较小,适合晨起练习;立式运动量大,适合饭后一小时练习。
经过历代医家和气功大师的增减、淬炼,现在的八段锦全套动作衔接自然、巧夺天工,运动强度适合各个年龄段。不同于一般的以肢体锻炼为主的功法,八段锦是一门主要对心、肝、脾、肺、肾等内脏器官进行功能性锻炼的气功方法。此外,前人将其列为导引类气功功法,引气流于全身以达到祛除外邪、抵御外侮、强身健体之功效。八段锦属于有氧运动,能调动身体各项机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充满活力。
(1)八段锦的功法要点:①柔和圆润、缓慢连贯:柔和,是指习练时肌肉力量适中,不忽强忽弱,要轻松自如,浑然天成;圆润,是指习练时各关节要灵活,不带棱角,如瀑布下的石头;缓慢,是指习练时不忽快忽慢,速度始终如一;连贯,是指习练时没有停滞,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②松紧结合、动静相兼:松,是指习练时不仅要做到肢体上的放松舒展,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放松;紧,是指习练时适当用力,但是要缓慢进行;动,是指习练时肢体上的运动;静,是指习练时动作沉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从外面看起来是处于静止状态,但肌肉内脏处于活动之中。③神与形和、气寓其中:神,是指习练时支配肢体动作的主脑。在中医上素有“神为形之主,形乃神之宅”之说,同时,习练时外界环境要安静,身心沉浸于练习中,从而达到忘我状态;气寓其中,是指习练时运气于体内,周而复始、循环不断。
(2)八段锦的主要作用: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能延长呼吸、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耗氧量、减少心脏负荷,对高血压有一定疗效。②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可以延长呼吸、扩宽气道,使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更加完全;能增加肺活量,使呼吸道通畅,对肺部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③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练习时精神集中能有效缓解忧虑,改善心情,改善脑部微循环,消除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