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力障碍
(一)定 义
视力障碍是指各种因素导致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障碍是常见老年病之一。患视力障碍的老年人日常活动往往深受影响,躯体平衡功能欠佳,容易出现跌倒事件。一旦出现视力障碍,建议去综合性医院眼科或专科医院就诊。本共识介绍几种常见的老年视力障碍。
(二)常见视力障碍类型
1.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也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老年视力障碍。老年性白内障是致盲的第一位眼病,全球约一半的育人由白内障引起。老年性白内障是由于眼内透明的晶状体发生变性和老化,变得混浊而不透明,进而影响视力。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性白内障初期可能不影响生活,但晚期可导致失明。要通过定期筛查,结合非药物保护和药物手术干预等方法,减少老年性白内障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延缓失明。
2.老年性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视细胞外节盘膜吞噬消化能力下降,未被完全消化的盘膜残余小体形成玻璃膜疣,进而导致黄斑变性。它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引起不可逆的视力丧失。
老年性黄斑变性早期可无任何症状,病情进展可表现为视物模糊、视物变形、阅读困难、视野出现中心暗点,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
对于出现黄斑变性的老年人,建议采用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手术干预相结合的手段;控制引起黄斑变性加剧的危险因素,尽量佩戴深色眼镜;口服抗氧化剂和抗黄斑变性药物,必要时手术干预,延缓恶化可能。
3.老年屈光不正(老花眼)
老年屈光不正是指增龄导致眼生理性调节减弱。老年屈光不正可表现为近距离视物困难、疲劳、多泪、畏光等,阅读时需要更强的照明度,视近物不能持久。它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退变现象。由于增龄,眼球晶状体硬化增厚,眼部肌肉调节能力下降,变焦困难。
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适当的眼球运动能延缓老年屈光不正的进展。
(三)视力障碍的医学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盲和低视力的诊断是指经过治疗或屈光矫正后,视力仍小于0.3到光感,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表4-1)。
表4-1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盲和低视力的诊断标准

*注:①盲或低视力均指就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②如仅有一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③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④视野半径小于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
(四)专家建议视力障碍初筛方法
如何通过简单方法初筛是否存在视力障碍呢?
专家建议可以通过询问您从事日常活动(看电视、看书、开车)时是否因视力不佳而受影响,也可以通过shellen视力表进行初步判定。若有问题,建议去眼科就诊,检查近视力、远视力、裂隙、眼底、屈光、色觉、视野、立体视觉等,进一步明确病因。
(五)视力障碍处理建议
1.非药物治疗
用眼卫生、佩戴矫正眼镜、外出加用辅具、改造周围易造成跌倒的环境、外出加强陪护、使用导盲犬等。
2.药物和手术治疗原则
根据不同病因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尽量延缓和减少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