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分期与康复介入

四、癌症分期与康复介入

癌症康复的介入需与癌症病程分期相结合。

(一)第一期——诊断期

此期肿瘤诊断明确后一般即开始根治性治疗(只要有适应证),以期彻底清除肿瘤细胞。这个时候手术本身造成的失能,如截肢、淋巴水肿等问题即可开始康复介入,而胸腹腔手术可能影响进一步心肺功能和造成疼痛的,可以进行外科快速康复。

(二)第二期——观察期

此期主要是观察是否复发。此外,由化疗、放疗的副作用导致的失能问题可能呈现,化疗主要导致的是体适能、骨关节功能障碍,制订合理的运动训练方案可以很好地减少失能的发生;放疗主要导致的是放疗范围内的组织萎缩和纤维化,适度康复可以缓解相应失能,如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吞咽障碍、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相应康复策略或适应技巧可减少此类失能的发生。

(三)第三期——复发期

复发期一般会出现更大的失能问题,如可根治性治疗,同诊断期康复处置;如不能,则进入妥协期。

(四)第四期——妥协期

虽然进入妥协期,但是以目前肿瘤治疗水平,不少患者依然可以存活5年以上。此时,失能可能已很显著,且有严重的体质性症状,所以往往以Edmonton症状评估量表作为此期康复介入的着眼点。对于无骨转移的患者,可以按耐力训练的方式开展运动治疗,虽然功能的进步或维持不易稳定;对于骨转移的患者,则以避免骨折原则个体化设计运动训练方案。

(五)第五期——安宁缓和期

当预期患者不超过6个月寿命时,进入安宁缓和期。此期,患者与家属往往处于焦虑、恐惧当中,需要“身、心、社、灵”等方面的共同协作。康复的目的是让患者最好能够在家中走完最后的生命旅程,获得更高的生活品质,执行更多的活动,而不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挑战更高康复目标。通过康复,让患者觉得没有被医师放弃,生命更有尊严。所以,面对体质性症状,以疼痛控制为首要目标,其次是处理好呼吸困难、便秘、恶心呕吐等问题,让患者有更好的精神状态正面应对压力。康复介入可以通过改变活动方式减少疼痛,而不是一味地使用吗啡类药物,如给脊柱转移患者使用背夹,指导中立位脊柱翻身转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