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 介

一、简 介

随着我国人口加速老龄化,老年康复对于国民健康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述,但老年康复如何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其付诸实施的路径如何,仍有待探索。

相关章节已详述人体进入老年阶段后肌肉、步态、骨骼、关节、神经系统、听视觉、心血管呼吸、代谢物清除、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皮肤等方面的生理性改变或衰退,但在康复医学领域,涉及老年的概念,谈论最多的还是“老化(aging)”“衰弱(frailty)”“肌少症(sarcopenia)”“老年症候群(geriatric syndromes)”等专业情况,因为这些方面正是康复介入的抓手。

老化的临床与生理学定义是系统性功能储备的减少及身体自我纠正稳定性方面(stability)的衰退。上述两个特点,加上身体对环境反应或适应能力下降及对压力适应性降低,一起构成老化的四大特征。“一般性老化(usual ageing)”是指老年个体的老化过程遵循老化的平均水平,但是所谓“寿星”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这一群体代表的是比同龄老年人更高的认知和生理功能、极少发生威胁生命的疾病或失能、能积极参与日常生活活动乃至社会性活动的一类老年人,这些正向的老化特质被称为“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eing)”。研究证实,导致老年个体间这一异质性的原因,除了本身的退化外,环境、生活方式、罹病等外在因素也是重要原因,而后者正是通过康复介入可以改变的。老年康复的价值就是帮助更多老年人,无论疾病与否,实现或部分实现“成功老化”。

“衰弱”是“老化”范围内的一种负性描述,也是老年族群的常见问题之一。Fried等提出的“衰弱”临床界定可能是最为广泛引用的定义,它涵盖五个方面:体重减轻(weight loss)、力量减弱(weakness)、疲乏感(exhaustion)、步行迟缓(slowness)和活动量下降(low activity)。具体的量化标准可参考相关文献。重要的是业者可根据衰弱的程度,筛选出衰弱前期(pre-frail)(上述一至两个子项符合衰弱标准)和真正衰弱(上述三个及以上子项符合衰弱标准)的老年人,再根据其伴随医学情况或失能情况,制订合理的康复计划,以预防跌倒、减少进一步的失能为目标,降低日常生活或行动不便的风险,或减少因病住院次数或总住院时间。

相对于“老化”“衰弱”等较为宏观的概念,肌少症较为微观,临床上容易测量,康复干预时康复目标也较易实现。为方便实施该概念考量,作者建议以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小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EWGSOP)标准作为我国医养结合工作中肌少症的主要评判标准,即当老年个体主诉肌肉力量下降或步行速度明显延缓时,采用较易获得的生物电阻抗分析或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肌肉量(muscle mass)是否小于年轻人群平均值两个标准差以上即可确认。规律运动(主要是渐进的抗阻训练)、均衡饮食及改变和调整生活方式是肌少症康复干预的主要手段,药物治疗请参见本书相关章节。

“老年症候群”或“老年综合征”特指多重健康不良状况发生在同一个老年人身上,其累积效应造成多系统的功能受损,导致个体难以应对所遭逢的生理及心理挑战。这一概念之所以日益受到重视,是因为该综合征涉及的临床现象,特别是出现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异常,即跌倒、尿失禁、压疮、睡眠障碍、谵妄、痴呆,往往提示老年个体进入了疾病高发、失能恶化、照护依赖增加的阶段,病死率显著增加。显然,这些方面的医学干预尤其需要跨专业团队的介入,而以康复医师为主导的康复团队作为跨专业团队之一,能更好地发挥康复管理全面性、康复评估综合性、康复治疗多样性、康复护理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