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医养结合创新模式的建议
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是通过一定体制机制将城市社区基本医疗资源配置给社区全体居民,以此来满足社会居民共同需要的一个动态过程。社区基本医疗服务与传统上的基层医疗服务的不同在于:社区医疗服务以社区居民和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并为这些群体提供人性化的、连续的服务治疗,对常见病和多发性的慢性病治疗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与治疗效率。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强调居民的互助自助,以提高居民身体健康、改善生活品质为目的,社区医疗服务是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而开展的便民利民的服务,不但能够改善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还能够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社区居民相互之间的凝聚力,提高居民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强化社区的整合与稳定机制的建立等。
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发挥社区的平台作用十分重要。因为社区卫生服务贴近居民,就诊方便,具有便于定期健康检查和预防保健等优点,是满足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最经济适宜的方式。在社区内进行医疗活动不仅可以节省医疗费用,而且可以减少患者的交通住宿和就诊时间,并且能为老年人群体提供预防、体检、老年病防治、慢性病治疗等服务性质的保障,是不可多得的投资少、收益大的医疗服务模式。将医疗保障管理和服务延伸到社区,使社区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相结合,共同承担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康复护理、慢性病监测和基本疾病治疗的任务,这是一个全优的选择。英国的经验表明,80%以上的疾病可以在社区得到治疗。即使得了大病到大医院治疗,其康复阶段也可以在社区度过。我国社区医疗卫生功能没能得到很好发挥有很多原因,但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基本医疗和健康需求,逐步发挥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应有的功能。
目前,我国社区医养结合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有几方面。
1.居民的观念意识影响和制约社区医疗服务的展开
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居民认同大医院的治疗,信任专家的诊断。另一方面,社区医务人员的能力、服务态度、就诊环境和设备器材等无法吸引居民到社区进行就诊,直接影响社区医疗的发展。
2.社区医疗的人员素质和资源配置都有很大缺陷
近年来,虽然国家和各地政府都增加了对社区医疗的投入,但都难以进行有效的良性循环。对社区医疗的发展建设缺乏持续性的投入,大多数社区医疗人员素质低,工作条件和环境差,服务水平难以得到居民认可,致使居民不认同社区医疗的服务,宁愿去大医院就诊,使政府投入的医疗资源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就形成了社区医疗作为免费提供的公共物品,民众也不愿接受的局面。
3.政府监管不严,没有引入竞争机制
由于目前我国在社区医疗服务方面还没有经验,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进行管理,医疗服务标准也不统一,缺乏合格的全科医师,医务人员缺少必要的培训且工资待遇低,因此社区医疗无法为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这是制约社区医疗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探索医养结合发展的连锁经营模式,推动医养结合规模化发展
在探索医养结合的道路过程中,我们当前确实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既要考虑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结构,又要考虑中国的城乡差异和统筹困难等现实问题,所以要建立一个与中国国情相适应、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一,要考虑国家的经济实力,医养结合发展必须与同时代的经济实力相适应;第二,要考虑居民的接受能力,还要尊重个人的意愿;第三,要考虑民族习惯,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习惯有相当大的差别;第四,要考虑未来发展,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此外,我们仍需具有创新精神,在创新中探索医养结合的新模式,具体如下。
(1)开展城市居家医养、农村医养和智慧医养服务试点,医养结合重点建设居家医养服务试点,打造集居家社区养老、医疗救护、健康咨询、生理监测、远程健康管理、养生康复、亲情关爱、互助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2)开展农村医养服务试点,推广镇卫生院、养老院“两院一体”模式,鼓励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提供医疗、保健、康复及护理服务。
(3)开展智慧医养服务试点,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探索建立老年人健康养老信息平台,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智慧化、服务产品智能化,促进医养结合服务向更加便捷、精准、高效发展。
(4)探索建立农村和居家老年人防、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新建一批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向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延伸,引导一批二级及以下医院转型医养结合机构。
(5)创建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完善医养联动机制,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合作。
【专家共识】
医养结合是在现代健康理念下对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充实和提高,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深度结合形成的新型模式。随着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的开展,医养结合已经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形成了一些典型代表模式,但国内研究目前还未能提出一套可行的、具体的实践方案。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医养结合的模式也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实情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只有结合各地区域化资源优势,大胆摸索、勇于创新,才能逐步探索出区域特色化的医养结合模式。伴随当前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突出,医养结合发展潜力巨大。我们要做好老年人能力评估和服务需求评估,确定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需求的类型;针对老年慢性疾病的诊断、分类分级管理,做好患者所需医疗技术含量及风险评估;主管部门更要督促检查医疗护理、康复照护的质量,有效地促进医养结合的实质性发展。
(杨 芳,骆华伟,李永奥,张天芳,韦智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