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中医养生要点

二、老年人中医养生要点

老年人由于精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导致气血津液代谢紊乱,阴阳平衡失调。因此,固本护精,扶助正气,兼祛外邪,达到阴平阳秘,实为老年人养生防病的要点。

1.合理饮食,保持良好膳食习惯

合理的饮食,均衡的营养,是保证生长发育和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和五味”,即食不可偏,要合理配膳,全面营养。由于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机体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和年轻时相比都相对较差。因此,必须根据需要,兼而取之,饮食要有节制,既不可过饱,亦不可过饥,食量适中,方能收到养生的效果,有益于身体健康。

2.注意心理平衡,保持良好心态

老年人调神摄生,首贵静养。《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因此,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有利于防病去疾,促进健康,有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好心态是健康、长寿、幸福的金钥匙。遇事莫大喜大悲,大惊大恐,而是冷静看待,理性分析和应对。老来伤感是老年养生之大忌,不可忽视。老年人要想保持精神愉悦,乐观开朗,应该做到“三忘”,即忘老、忘病、忘忧。有言“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可谓激励老年人之语。

3.起居有常,适度运动

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随着年节律、季节律、月节律、昼夜节律等自然规律而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只有顺从人体的生物钟调理起居,有规律地生活,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悉心调护,才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老年人健身运动起点强度应以轻度活动即低能量运动为主。老年人应该选择步行、打太极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打门球、做体操等中等强度的运动。运动时间选在下午或者晚上为宜,清晨剧烈运动可能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猝死等,尤其是严冬清晨更加不适宜老年人运动。

4.顺应四时,适应自然环境变化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冬间,暖里腹,易减咸增苦以坚肾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必然影响人体,因此,顺应四时,外慎六淫,可防病于未然。不同季节、不同气候,应有不同的摄生方法,穿着要随气候变化而相应增减,即所谓“适寒温”。同时要讲究卫生,防止环境水源的污染,防范外伤、虫兽伤及病毒等外部因素。

5.固护脾肾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年高之人,五脏六腑虚损,真气耗伤,阴阳失衡,气血亏虚,津液不足。老年人为多虚之体,且不论外因内因,极易伤及脾肾,脾肾功能不足,外邪就易侵袭人体。邪气留于体内,影响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功能,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在养生治疗上一定要补脾强肾,只有脾胃健运、肾气充盛,才能化生精气,滋养人体,健康长寿。“治脾者宜从温养,治肾者宜从滋润。”在临床上,常用补气养血、健脾补肾之品,有人参、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大枣、山萸肉、补骨脂、女贞子、核桃仁、枸杞子、山药等,日常可用大枣、枸杞、核桃仁做粥。脾虚可服附子理中丸,肾阳虚可服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可服六味地黄丸,以固护脾肾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