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照护之康复模式
长期照护的康复介入模式因长期照护服务提供机构/团体或模式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理想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是:首先在一个地域建立专门的长期照护机构/中心,置300~500张床位,只收治该地域范围内的失能最为严重,但医疗情况相对稳定,完全依赖专业护理长期服务和需康复介入维持当前功能的失能、失智症患者(按人口学数据,这些失能老年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3%~6%,也就是按10万人口老龄化率15%计算,至少有450位需完全长期照护的失能老年人)。该机构还需提供基本的营养、起居、心理社会服务(包括信仰)支持,同时需具备长期照护相关服务人员的培训职能。然后,以该机构/中心为核心,向城市社区、城郊结合部、偏远地区辐射长照服务支持,在上述三个区域建立交通转移便捷、靠近核心人口密集区的长照社区机构,或与社区医疗部门或诊疗团体合办长期照护社区机构。该机构的服务半径以500~1000米为宜,也就是与失能老年人居所相距“一碗水”的距离,这样可以基本实现“原址安老”(aging in place),保持老年人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连续性。这一机构的长照模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举办24小时长照床位机构服务,也可以举办10小时日间长照机构服务,兼具护理、康复、家庭生活支持(食物采购制作、洗澡、洗衣物、房间整理、外出交通支持等)、基本全科医疗等服务功能。对于有条件居家照护的家庭或老年人,该机构则提供居家照护服务。
根据上述照护模式,康复介入的总原则是“全面康复”(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和“跨专业康复模式”(transdisciplinary rehabilitation mode)。所谓全面,就是针对失能的内容和康复潜能、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程度、认知情绪行为方面、居家环境、照顾者负荷等全面考虑,并与长照其他专业同仁、家庭成员或照顾者(跨专业)共同讨论,制订出可行的目标和可行方式,给予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呼吸治疗、辅具服务、家居环境改善、心理支持、预防其他失能(如跌倒)等全面康复服务。
在具体执行层面,上述康复介入内容不一定能全部实现,需在尊重老年人意愿的前提下,根据所在长照机构服务提供能力、家庭社区支持等资源可调动情况,因人因地因当地制度及文化而进行,达到长照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