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
2025年11月01日
二、老年人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
(一)老年人营养状况
1.低蛋白
临床发现,老年人血清总蛋白含量和白蛋白含量降低,球蛋白与白蛋白比例上升。氮平衡实验结果显示,足以保证年轻人正氮平衡的蛋白质供给量却导致老年人负氮平衡。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内核酸总量降低,老年人体内的脱氧核糖核酸与脱氧核酸蛋白复合物中的蛋白质分子结合得更稳固,从而抑制基因的遗传特性表现。
2.高脂肪
老年人对脂类的代谢能力发生改变,导致脂肪在组织和血液中的蓄积,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胆固醇浓度增高,女性尤为显著。老年人血清胆固醇中胆固醇酸的增加较游离胆固醇明显,脂蛋白中与动脉硬化有关的β-脂蛋白也增高,甘油三酯增高较明显与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的量关系密切。
3.葡萄糖代谢能力下降
正常状态下空腹血糖水平可能是在正常范围,但是糖耐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却逐渐下降,其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的能力也相应减弱,葡萄糖耐量试验往往出现高糖曲线。这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肝糖原分解能力提高,也可能与衰老引起细胞膜、细胞内酶系统的改变有关。
(二)影响因素
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的改变可直接影响营养素的需要及食物的选择。影响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因素有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1.生理因素
多数老年人有牙齿脱落或对义齿不适应的情况,影响其对食物的咀嚼。同时,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摄入的营养素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此外,由于肝、肾功能的减退,维生素D不能在体内有效地转化成具有活性的形式,影响钙和磷、吸收和代谢。
2.环境因素
部分老年人由于经济状况拮据,或行动不便,外出采购困难,影响了对食物的选择。丧偶老年人、空巢老年人由于生活孤寂,缺乏兴趣,影响了正常的食欲。因退休而离开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老年人一时尚不能适应,导致食欲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