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环境对医养结合的影响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促使需求的进化。人们更多的追求是获得安全与尊重,甚至是更高层次的需求。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人们对养老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多,这种需求的刺激使得养老服务的发展必然要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各种物质保障、医疗条件趋于完备的今天,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已经不再为温饱问题而担忧;作为人口大国,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目前,养老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两种。但随着我国家庭规模和功能的改变,家庭越来越向小型化发展。以“4-2-1”为代表的家庭结构日渐成为社会的主流。甚至在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由于各种压力的增大,丁克家庭也越来越多。一方面,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机构养老模式的出现确实能缓解部分养老难的问题,但机构养老却与中国深远的孝文化积淀产生冲突,必然与社会产生矛盾。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老化,社会交往、社会角色地位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如冷漠、孤独、忧郁和不满情绪等。在调研期间,大部分养老院的老年人表示并不快乐,认为自己是被社会和家庭所抛弃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机构养老的方式就不适合老年人的心理需要。据调查,机构养老的收费相对较高,对于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城市和乡镇收取的护理费用为每位老年人800元和600元。对于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城市和乡镇收取的护理费用为1000元。几乎每个家庭都有2位以上的老年人需要养老。对于没有收入来源、身体状况不好的老年人来说,家庭经济负担也是机构养老模式不能深入开展的主要原因。
医养结合是一种创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它不仅仅限于对老年人生活方面的照顾,更关注老年人对医疗和护理方面的需求。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人们追求更高层次、更完善的、全方位的养老服务需求的意识也不断提升。因此,在这种内外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医养结合服务必然肩负着更高的使命与期望。
【专家共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愈加迫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医养结合的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医养结合发展,并在医养结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学习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医养结合经验、模式,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及文化特色,分析目前中国医养结合的现状及未来趋势,把养老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全面整合起来,规范开展服务,以夯实医养结合基础;弘扬中医药完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以助力健康中国;依托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扎实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全面提供康复支持,满足失能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积极寻找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发展道路。
(陈作兵,杨 芳,刘 璐,魏 爽,史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