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标准化

一、信息标准化

推进医学术语标准体系和编码体系等信息标准化建设,加速国际医学信息相关标准的本地化研发,可为老年人医疗数据信息共享和健康云平台的建立奠定基础,同时可以推进跨区域老年人医疗数据互联共享、整合分析挖掘及标准化管理等服务。上述目标的完成主要涉及养老信息标准化规范、信息交换标准、术语标准、主索引标准和系统互操作规范等工作

(一)养老信息标准规范

目前,国内缺少系统的、标准化的养老服务。大多数养老服务仅仅停留在满足老年人对生活照料、饮食的基本需求,缺少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要求也从吃饱穿暖向追求更高层次服务发展,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居家养老服务能够根据不同层次的老年人需求,提供系统的、标准化的家庭养老服务模式。因此,推进中国养老服务业就需要加强标准化建设顶层设计和信息化建设。

标准化是提升养老服务业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促进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完善养老服务市场准入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技术支撑,是维护老年人和服务提供者合法权益的有效工具。因此,需要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研究,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通过家庭生活标准、居家服务机构指南、老年居家服务标准指南、残疾人居家服务标准指南、健康技术备忘录等规范性文件进行约束,使养老服务标准落实到行业管理和经营服务的各个环节,提高全行业实施标准的自觉性,规范养老服务市场秩序。

信息化作为养老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而且能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加速转型和快速发展。其主要表现为养老服务管理信息化、机构管理信息化、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医养融合服务信息化、专业人员培训信息化。

2012年,民政部设立专项资金,扶植国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科研项目,积极推动中国养老服务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养老服务机构的基本信息数据库、管理软件、指标检测系统以及远程培训平台的建设。2015年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九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为医养结合做出了总体布局,阐述了集医疗、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疾病诊疗和护理、大病康复以及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

(二)医疗信息交换国际标准

HL7(Health Level Seven)标准是用于临床信息、财务信息、管理信息和电子信息交换的标准协议。它适合于解决不同厂商开发的医院信息系统、临床实验室系统及药学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连问题。HL7标准汇集了不同厂商用来设计应用软件之间接口的标准格式,允许各个医疗机构在异构系统之间进行跨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数据共享协同。

HL7标准保证了老年人健康档案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医疗系统间信息交换的特殊性,决定了系统对信息交换数据完整性的严苛要求。为提高应用系统的安全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加固措施,集成平台利用数字证书和多种对称、非对称加解密技术,实现对敏感信息的加密,同时在信息传送至被授权的接收端时对这些信息进行高效解密。

openEHR是一种开放式电子健康档案规范,用于将健康数据从物理形式转换为电子形式,并确保所有形式的电子数据之间的通用互操作性。它针对电子健康档案的互操作和扩展性要求,建立了两层模型——参考模型和原型模型,将医疗领域知识从具体的临床信息中分离出来,从而保证了信息模型的高可扩展性,以及信息在共享、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应用openEHR方法,可以在语意层面上用健康信息进行计算,从而实现决策支持和研究查询。

(三)医学术语标准

当前医疗信息化发展并不均衡,各医疗信息系统标准不一、互不兼容,资源利用率低,出现大量“信息孤岛”。由此,医学术语标准的战略地位日益突显。医学术语标准化主要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制定医学术语标准,使在一定范围内的医学用语得到统一,对有效推动医学信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的传播、共享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上,欧美等地区的国家将信息化发展战略作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医学术语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经历了由政府主导型向学术团体主导型过渡的历程,相关政府组织、机构和大量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积极从事医学术语相关标准的研究、制订、测试、批准、发布和推广活动。其中,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NLM)作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医学图书馆,在开发和推进医学术语标准研究、使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国际医学界的权威信息标准主要有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Unified Medical Language System,UMLS)、观测指标标识符逻辑命名与编码系统(Logical Observation Identifiers Names and Codes,LOINC)、临床药学标准术语(RxNorm)、医学术语系统命名-临床术语(Systemat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 /Clinical Terms,SNOMED/CT)、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等。NLM一直积极参与这些术语集的制定、维护、宣传和使用;同时基于现有标准开展增值宣传,如UMLS术语服务,包括超级叙词表、语义网络的浏览,SNOMED/CT、RxNorm术语集及其子集的浏览、更新、下载。近几年NLM致力的重点包括降低术语集标准制定的重复性,尝试进行信息和术语集的对齐,建立临床术语集和管理代码集间的有效映射,同时期望通过建设可互操作的健康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提高医疗卫生的质量和有效性。

与欧美等地区的国家的术语标准化建设相比,国内标准化研究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目前,国内许多标准化组织和医学研究所、医学院校等积极参与到医学术语标准的建设中,大量引进和应用国际标准,并针对自身情况,开展标准的翻译、本地化研究和制定,我国在医学术语标准化建设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医学术语标准化建设为老年人电子健康数据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慢性疾病以及临床药物的标准化管理。

(四)用户主索引标准

近年来,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迅速,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众多医疗业务系统已经在各大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临床信息分散储存在电子病历、收费、医嘱、药品、检验、医学影像、手术等信息系统中,造成临床医生在诊断时,如需查看患者的历次诊疗信息、既往病史、检查/检验结果,要跳转多个系统,对临床医生的诊断操作造成了很大不便。因此,建立以患者作为主索引标准的业务系统被提上日程。

用户主索引(master patient index,MPI)应用特定的算法实现医疗机构内患者标识信息的创建、维护,可以协助医疗人员对患者有效地进行检索。老年人作为整个业务系统的核心,都可通过一个唯一的用户号和集中管理的用户主数据记录被识别。这个唯一的用户主数据记录集中了所有与该识别号相关的信息,为医院的个性化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用户主索引标准整合了老年人在医院诊疗期间所有的诊疗信息,为各系统信息提供共享平台,为医生临床诊断提供综合的决策信息支持,同时也为医院科研分析提供病历筛选和数据分析的模型支持。

(五)医养系统互操作规范

系统互操作是指两个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协同工作并交换数据的过程,包含语法互操作和语义互操作两个层面。语法互操作是指数据的发送方和接收方在数据格式、数据接口及通信协议等基本通信要素的约定上达成一致,如XML或SQL标准;而语义互操作是更高层次的互操作,要求双方系统对所交换的数据有共同的、准确的理解,针对知识异构、数据异构和知识-数据异构等问题,应用语义技术在临床决策知识库和临床信息系统之间建立中间件,使得数据交换以一种基于逻辑的松耦合模式进行,从而完成语义互操作,如图12-2所示。

图12-2 临床决策知识库与临床信息系统数据映射

在临床实践中,异构医学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往往要由多个角色通过有序的多个事务配合完成。仅有信息内容的标准化、信息交换格式的标准化还不够,另需角色、事物和流程的标准,这一整套标准集合被称为互操作性规范。

医疗机构集成(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IHE)是由北美放射学会(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RSNA)、美国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HIMSS)联合发起的一个研究项目,旨在改善医疗计算机系统共享信息的方式,倡导异构系统间医疗信息交互与共享标准化的规范,为解决互操作性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IHE推动使用已建立的标准(如DICOM和HL7),对异构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和标准化,为系统间的工作流集成提供技术框架和规范。IHE技术框架针对医疗机构间的文档共享制定了跨企业文档共享(Cross-Enterprise Document Sharing,XDS)规范,对共享文档的分类、格式、注册、存储、管理、调阅进行了规定,从而实现IHE流程。

美国在医疗信息标准方面有两个重要的委员会,即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委员会(Health 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s,HITSP)和卫生信息技术认证委员会(Certification Commission for 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CCHIT)。HITSP负责公布业务用例,为解决医疗数据间的共享互操作开发相应的互操作技术规范,协调不同标准之间的差异;CCHIT是HIMSS下的一个组织,负责互操作标准化认证。2007年10月,我国卫生部电子病历委员会发布了《临床检验结果共享系统互操作性规范》,这是国内发布的第一个医疗信息系统互操作性规范,规范定义了不同医疗机构或信息系统之间临床检验结果共享的集成方式,对中国医疗行业多系统数据集成和共享具有规范和指导意义。

实现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信息共享与互操作,就可以为老年人提供跨医疗机构的远程诊断和决策支持,及时将其在社区医院或者家里的治疗效果反馈给医生,方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老年人的就诊质量和就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