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一)能 量
作为老年人群体、中国营养学会按65~79岁、80岁以上给出两种推荐用量。65~79岁及80岁以上又分为轻体力与中等体力两大类,但两者的相差幅度不大。从65~79岁轻体力活动男性的推荐摄入量为每日2050千卡,女性的推荐摄入量为每日1700千卡;80岁以上轻体力活动男性的推荐摄入量为每日1900千卡,女性的推荐摄入量为每日1500千卡。
老年人对能量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活动程度和范围,以及老年人机体组织活动的代谢程度。进入老年期后,老年人活动量逐渐减少,能量消耗降低,能量需求量降低。但需注意的是:在没有特意增加身体活动,控制饮食的情况下,6个月内体重下降10%,3个月内降低7.5%或1个月内降低5%以上,常提示某些疾病的发生。
(二)蛋白质
蛋白质对维护老年人的生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年人蛋白质代谢以分解代谢为主,合成代谢减缓,体内蛋白质消耗增加。老年人肠胃生理功能下降,影响膳食中蛋白质的吸收。体内必需氨基酸缺乏,血清中抗氧化功能的氨基酸浓度降低,导致体内合成清除自由基的酶与相关的代谢酶受影响。而且蛋白质营养不良引起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影响食物中抗氧化物质的摄入和利用。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65岁以上男性老年人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均为每日65克;65岁以上的女性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均为每日55克。老年人的蛋白质摄取主要来自肉、蛋、奶类、豆类。大豆类及其制品相对容易获得,也比较容易消化,是老龄人最佳的选择之一。
(三)脂 类
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老年人脂肪摄入占总能量的20%~30%。在全日食物中所有脂肪,包括动物脂肪和烹调油。老年人应少吃或不吃肥肉。烹饪油应选菜籽油、玉米油、大豆油及花生油等植物油,因为植物油都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
(四)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膳食能量的主要来源,建议占总能量的50%~65%,老年人的脂肪摄入量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适当增加。应选择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淀粉类为主食,大部分可从谷类、薯类中获取。
(五)矿物质
由于胃肠道功能,肝、肾功能以及老年人活化维生素D的功能下降,加上户外活动减少,使皮下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的来源减少。老年人对钙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钙的吸收率一般在20%左右。钙摄入不足使老年人出现钙的负平衡,加之骨钙的流失增加,以致骨质疏松症较为常见,尤其是女性老年人。我国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钙的推荐摄入量为每日1000毫克。补钙应以食物摄取为主,牛奶及奶制品是最好的钙来源,其次为大豆及其制品、深绿色叶菜、海带、虾皮等。老年人对铁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造血功能减退,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贫血原因除铁的摄入量不足,吸收利用差外,还可能与蛋白质合成减少、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叶酸缺乏有关。铁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12毫克,应选择血红素铁含量高的食品(如动物肝脏、瘦肉、牛肉、动物血制品等)。同时,还应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以促进铁的吸收。
(六)维生素
1.维生素A
老年人进食量少,且因牙齿不好摄入蔬菜的量有限,易出现维生素A缺乏。我国老年人维生素A的推荐摄入量:男性为每天800微克维生素A当量,女性为每天700微克维生素A当量。老年人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2.维生素D
老年人户外活动减少,由皮下生成的维生素D量减少,而且肝肾转化为活性1,25(OH)2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磷吸收及骨的矿化,出现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为每日15微克。
3.维生素E
老年人每日膳食维生素E的推荐摄入量为14毫克。当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增加时,应相应地增加维生素E的摄入量,一般每摄入1克多不饱和脂肪酸应摄入E0.6毫克维生素。维生素E的摄入量每日不应超过700毫克。
4.维生素B1
老年人对维生素B1的利用率降低,因此每日摄入量应达到1.3毫克。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有肉类、豆类及各种粗粮。
5.维生素B2
维生素B2的推荐摄入量为每日1.4毫克。
6.维生素C
维生素C可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保持毛细血管的弹性,降低血管脆性,防止血管硬化,并可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因此,老年人应摄入充足,其推荐每日摄入量为100毫克。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6的不足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这三种B族维生素的及时补充,将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
(七)水
老年人对水分的要求不低于中青年,有时还比其他年龄组成员要求更高,因为老年人对失水与脱水的反应会迟钝于其他年龄组成员。另外,水的代谢有助于其他物质的代谢。老年人每日每千克体重应摄入30毫升的水,如大量排汗、腹泻、发热等还需按情况增加摄入量。老年人不应在感到口渴时才饮水,而应该有规律地主动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