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与服务质量评价

四、养老护理与服务质量评价

(一)养老护理与服务质量的定义

养老护理服务质量指通过一系列的护理和服务,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和提升他们的生活素质。

(二)养老护理与服务质量评价原则

1.科学合理性原则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要对医养结合机构发展的整体情况、业务水平、机构规模、服务内容、软硬件设施、运行效率等开展全面、细致的考核。在构建医养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既要客观遵循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总体思路,又要真实反映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现状。

2.系统性原则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是一个由管理制度、经济状况、服务内容、服务提供者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涉及人员较为广泛,牵涉部门众多,服务项目纷杂,因此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考虑要素的广泛性、全面性,还要关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选取中,从评价有效性的全局角度出发,兼顾影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内外要素,保障指标的全面性、代表性和层次性,达到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的目的。

3.可操作性原则

构建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最终要运用到实际评估中,为了方便实地考察评估,及时发现实践中的问题,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本着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要明确各项指标的具体含义,并且最大限度地保障指标的定量化和具体化,实地调研中要保证数据的可采集性,确保数据收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方便指标在实践中的统计分析。

4.可预测性原则

社会的持续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评价体系也要有一定的前瞻引导性。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要立足于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更要长远服务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未来发展。构建的指标体系,应当能够对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现状做出评价,发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更健康、更优质地发展。因此,指标体系的构建不能太单一,不能局限于目前现状,要具有前瞻性、可预测性,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养老护理与服务质量评价形式

养老护理与服务质量评价形式主要有机构自我评估、消费者(老年人)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三种,其中自我评估的范围和内容在于机构的内部管理、相关行政部门的设置及养老服务的标准流程;消费者(老年人)评价则旨在对老年人的感受和满意度的等进行准确把握;第三方评价涵盖的内容相对全面,包括养老机构的设置、运营、服务内容、自身发展计划、服务程度等,并且养老机构在一定期限内须申请进行第三方评价。自我评估很难避免出现过分夸大和隐瞒不良情况的现象;消费者(老年人)评价缺乏系统性,和因个人价值观不同而带来的偏差;相对于前两种方式,第三方评价则相对全面并且客观,其评价结果可在网络上公示并可以随时查看。

(四)养老护理与服务质量评价内容和项目

养老护理与服务质量评价项目和内容见表5-1。

表5-1 养老护理与服务质量评价项目和内容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