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养设备的技术产业转化
2025年11月01日
一、关于医养设备的技术产业转化
在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办的面向21世纪的生物医学工程的研讨会上,J.E.Benecken对20世纪后半叶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产业技术的发展做了简要的总结。1960—1970年,生产效率与一般制造业并无不同;1970—1980年,以产业可靠性为核心的全面质量控制(阿波罗登月后航天工程技术转入BME的结果);1980—1990年,柔性化生产—模块化生产—市场需求多样性(以计算机技术进展为依托);1990年起,技术创新能力(Innovation Power)。并预言,21世纪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产业技术竞争的核心依然是技术创新能力。
而技术产业转化一直都是世界性难题。医疗器械市场更有特殊性,真正的需求者是患者,但决定患者选择的却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然而在“提供医疗服务往往可以获得丰厚利润”的当代,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必然是一个畸变的市场。如J.E.Beneken所指出的,在医疗器械领域里,技术转移过程中,企业往往要求新技术、新材料、新装置提供者不仅要完成技术准备(工艺定型等),还要求有良好的市场准备。这对于技术提供者来说,往往是难以企及的。在这方面,美国优于欧洲国家。正因为如此,再加上医疗器械产品高技术、多品种、小批量、更新换代快的固有特征,很多具有原创性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装置的知识产权掌握在中小企业手里;大公司,尤其跨国公司倾向于通过资本运作,兼并这些中小企业而进入新的专业市场,并使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案例并不少见。由于观念、政策环境、企业实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转移更为困难。多年来,以国家行为建立的“孵化器”、技术转移平台等大多成效不大,甚至名存实亡,在我国还有待在发展实践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