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时养生

一、四时养生

四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正如《内经灵枢·本神篇》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医养生的一大特色。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直接影响万物的荣枯生死。人们如果能顺从天气的变化,就能保全“生气”,延年益寿,否则就会生病或夭折。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为万物之根本。

(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乃是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之道的关键。所谓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暑,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建立在阴阳互根规律基础之上的养生防病的积极措施。“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其阳,以致秋冬多患疟泄,此阴胜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症,此阳胜之为病也。”所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寓防于养,是四时养生法中一项积极主动的原则。

(二)慎避虚邪

人体适应气候变化以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能力,毕竟有一定限度。尤其在天气剧变、出现反常气候时,更容易感邪发病。因此,人们在因时养护正气的同时,非常有必要对外邪审识避忌。只有这样,两者相辅相成,才会收到如期的成效。《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这里所谓的“八正”,又称“八纪”,就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气。它是季节气候变化的转折点,天有所变,人有所应。故节气前后,气候变化对人的新陈代谢也有一定影响。体弱多病的人往往在交节时刻感到不适,或者发病甚至死亡。因而,注意交节变化、慎避虚邪也是四时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