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风险的防范

四、跌倒风险的防范

(一)概 述

跌老年人因肌力减弱、平衡功能下降、感觉系统减退、视力改变、反应迟缓以及夜尿、体位性低血压等,使跌倒的危险性明显上升。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急剧上升。老年人发生跌倒并不是一种意外,而是具有潜在的危险因素,大部分危险因素是可防可控的。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可导致残疾,因此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也会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见表5-2)。

表5-2 跌倒对老年人的影响

(二)评 估

1.内在因素

(1)既往史评估:了解老年人既往跌倒史和最近一次跌倒的情况;有无惧怕跌倒的心理,老年人活动的意愿和信心及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是否有与跌倒有关的疾病及其诊治情况,近一周来有无服用可引起跌倒的药物以及如何服用。

(2)本次跌倒情况评估:需评估跌倒的时间、环境、处理方法;跌倒时的体位;跌倒前老年人的活动,是否有前驱症状,如头晕、头胀、心悸或呼吸短促;老年人是否受到伤害,当时是否能够站立,有无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等。老年人跌倒后可并发多种损伤,应重点检查着地部位和受伤部位,并对老年人做全面、详细的体格检查,评估有无软组织损伤、头/胸/腹部及内脏损伤、骨折及出现“长躺”现象。老年人跌倒后躺在地上无法起身,时间超过1小时,称为“长躺”。长躺可引起老年人脱水、压疮、横纹肌溶解、体温过低、肺炎等,甚至会导致死亡,故应高度重视。

2.外在因素

(1)环境因素:光线昏暗或过于强烈;地面过滑、不平、潮湿、有障碍物;家具摆放不当、稳定性差或位置改变;床铺和座椅过高或过低,楼梯、浴室以及房间内缺少扶手装置,坐便器过低,台阶过高或边界不清晰;影响感官空间的定向感设置(如重复性花纹过多的地毯)等。另外,环境的变迁也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2)社会因素:老年人的教育和收入水平、卫生保健水平、享受社会服务和卫生服务的途径、室外环境的安全设计,以及老年人是否独居、与社会的交往和联系程度都会影响其跌倒的发生率。

(3)穿戴不合适:裤子裤腿过长,穿着过长拖地的睡衣,穿拖鞋或尺码不合适的鞋,鞋底不防滑;佩戴度数不合适的眼镜,行动不便者未使用助行器或所使用助行器不合适。

3.跌倒风险评估

常用的跌倒风险评估工具有计时起立-步行测验(timed up and go test,TUGT)、平衡与步态功能评估、Berg平衡量表(BBS)、Morse跌倒评估量表(morse fall scale,MFS)、HendrichⅡ跌倒因素模型量表(Hendrich Ⅱ fall risk Model,HFRM)、托马斯跌倒风险评估工具(St Thomas’s risk assessment tool,STRATIFY)、霍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表(Jonhs Hopkins fall risk assessment tool)等。可根据不同场所、不同老年人情况等选择针对性的评估量表。

(三)预 防

1.全面评估

我国《2011年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推荐选用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表和老年人平衡能力测试表来评估老年人的跌倒风险。前者可评估老年人的运动、睡眠状况、跌倒史、用药史、精神状态、自控能力、感觉障碍和相关疾病史,后者可评估老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姿势控制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此外,还需评估老年人的年龄、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害怕跌倒的心理、尿失禁情况、身体约束情况,以及穿着是否合适和周围环境。

2.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项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风险的措施,健康教育的对象应同时包括老年人、家属和照护者。护理人员应根据每位老年人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宣教,提供有关补充维生素D以降低跌倒风险以及关于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饮食、生活方式和治疗选择的信息。对于存在直立性低血压的老年人,在协助改变老年人体位时,应遵守“三步曲”,即宜做到醒后卧床1分钟再坐起、坐起1分钟再站立、站立1分钟再行走,避免体位突然改变。

3.活动锻炼

鼓励老年人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4类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运动、肌力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平衡性训练。

4.生活护理

穿着合脚的鞋子、防滑袜,尽量不穿拖鞋;裤子或裙子不宜太长;穿脱鞋袜或裤子时应采取坐位。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使用合适长度、支撑部面积较大的拐杖。将拐杖、助行器及经常使用的物件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可以使用髋关节保护器减少与跌倒相关的髋部骨折风险。

5.环境改善

配备防跌倒的相关环境设备,要求室内光线充足、柔和;地面干净、清爽,无水渍、油渍,遇潮湿天气及时擦干地面,并放置警示牌,可在地板上加软垫;洗手间、浴室设扶手和紧急按钮,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洗澡椅。老年人活动空间无障碍物,家具的数量尽量少,且摆放位置固定、适当;床、椅子的高度应以老年人取坐位、脚底能完全接触地面为宜;如为有摇手的床,需注意将摇手及时归位,以防绊倒老年人。另外,还应向新入院的老年人介绍休养环境。

6.针对性预防措施

(1)组织灌注不足所致的跌倒:有效控制血压,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老年人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就近坐下或搀扶其上床休息。在由卧位转为坐位、坐位转为立位时,速度要缓慢,应遵守“三步曲”。

(2)平衡功能差所致的跌倒:对于平衡功能差的老年人,应加强看护,在床尾和病历上作醒目标识,建立跌倒预防记录单,并借助合适的助行器降低其跌倒的发生风险。

(3)药物因素引起的跌倒:对易增加跌倒发生风险的药物,应减少用药剂量和品种,睡前床旁放置便器;对于有意识障碍的老年人床边要设床档;帕金森病老年人应遵医嘱按时服用多巴胺类药物;对于患骨关节炎的老年人,可采取镇痛和物理治疗,必要时可借助合适的助步器。

(4)精神状态改变引起的跌倒:对于精神状态异常的老年人应加强看护,必要时可考虑使用约束具,且在约束期间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神智、活动及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同时需注意约束器具本身的安全性。

(四)处 理

1.立即评估

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检查其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并依次检查头、颈、胸、腹、脊柱、四肢,注意有无腰、背部疼痛,双腿活动或感觉异常及大小便失禁等腰椎损害表现,如有上述情形则禁止搬动,以免加重病情。避免未经评估盲目将老年人扶起。当出现脑卒中、骨折、颈腰椎损害等情况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针对性处理

当发生扭伤及肌肉拉伤时,受伤处应制动,可以冷敷减轻疼痛,在承托受伤部位的同时可用绷带扎紧。当发生骨折或疑为骨折时,要避免移动伤者或伤肢,对伤肢加以固定与承托,使老年人在运送过程中不因搬运、颠簸而使断骨刺伤血管、神经,避免造成额外损伤。有外伤、出血时,应立即止血、包扎。有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道通畅。有抽搐时,移至平整的软地面上或在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牙间垫较硬物,防止舌咬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如呼吸、心跳停止,则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进行救治。

3.自我处置与救助

部分老年人独自在家时会发生跌倒,“长躺”可导致老年人虚弱、发生疾病,甚至导致死亡。要教会老年人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采用“挪、翻、俯、跪、立”的步骤安全起身(见图5-1~图5-5)。

图5-1 移动肢体并保暖

如为背部先着地,应弯曲双腿,挪动臀部到铺有毯子或垫子的椅子或床铺旁,然后使自己较舒适地平躺,盖好毯子,保持体温。如在外跌倒,需向他人寻求帮助。

图5-2 俯卧

在休息片刻、体力有所恢复后,尽力使自己向椅子方向翻转身体,变成俯卧位。

图5-3 跪立

双手支撑地面,抬臀、弯曲膝关节;尽力使自己面向椅子跪立,双手扶住椅面。

图5-4 立起

以椅子为支撑尽力站起来。

图5-5 起身求助

4.心理护理

如老年人存在恐惧再跌倒的心理,应帮助其分析恐惧的原因,如是身体虚弱或是因以往自身或朋友有跌倒史,并共同制订针对性的措施,以克服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