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养老服务模式
目前的养老模式主要包括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式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新型的养老模式,以及如乡村养老、以房养老、异地养老、售房入院养老、售后回租等其他养老模式。
(一)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的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中,而不是入住养老机构,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中国老年人还是选择在家颐养天年,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着一定偏见或顾虑的老年人。
(二)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包括到养老院、养老公寓等机构养老的多种情形。喜欢过群体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年人可居住于养老院。此外,也可以组织老年人自愿入住大型的老年社区,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各方面专门化服务。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方式,适合喜欢热闹的单身老年人。
(三)居家式社区养老
居家式社区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年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居家式社区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是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适合子女工作太忙照顾不到、又不想离开家的空巢老年人。
(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而“养”则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这种模式是以“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的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五)其他养老模式
1.乡村养老
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由此吸引了众多的退休老年人前来养老。有的城市老年人本来家乡就在农村,退休后是叶落归根;有的老年人收入低,居住在城市感觉生活成本昂贵,故希望在农村养老,这样可生活得轻松些;有的老年人喜欢贴近大自然,种草养花,爬山嬉水,整日与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这就催生了乡村养老模式;一些老年人虽入晚境,但生命的韧度不减,常想换种地方换个活法,无疑,乡村养老的多种新型模式对这样的老年人诱惑多多。
2.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指老年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以定期获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或非金融机制,将住房的价值尤其是自己身故后住房仍然会保留的巨大价值,在自己生前变现套现来用于养老。以房养老已经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该养老方式适合于手头有房,无子女或者不愿意将房产留给子女的老年人。
3.异地养老
异地养老指鉴于不同地域的房价、生活成本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从那些生活成本高而居住环境恶劣的大城市移出,迁移到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较低的城镇养老居住的一种养老方式。这种养老方式适合于经济条件不太好但喜欢旅游的老年人,旅游、养老两不误。
4.售房入院养老
售房入院养老指老年人将自己的住房对外出售,居住到较好的养老院养老的一种养老方式。这种养老方式既可以节约社会资源,又给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增添了众多的乐趣。此外,老年人还可以将部分售房款交给寿险公司办理养老寿险,以保障自己晚年的生活无忧。该养老方式适合于有房产又不愿与子女同住、喜欢热闹的老年人。
5.售后回租
老年人将已具有完全产权的住房先行出售,再通过“售后回租”的方法达到以房养老的目标。这样,老年人既可以获取一大笔款项用于养老生活,又能保持晚年期对住房甚至是原有住房长期乃至终生的使用权,照常有房可居,为其安心养老增添了相当的保险系数。该养老方式适合不愿意离开家,投资比较谨慎的老年人。
6.租房入院养老
人们将具有完全产权的住房先行出租,再另租房居住或入住养老公寓、养老院达到以房养老的目标。这种养老方式既保障了老年人晚年期照常有房可居,并获取持续、稳定的租金收入用于养老生活,又能保证在自己身故后原有住房仍能照常遗留给子女,这符合国人养儿防老、遗产继承的传统习俗。该养老方式适合于有一套以上住房或住房面积较大的老年人。
7.基地养老
在大城市周边生态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经济相对不够发达的区建造大规模的养老基地,将城市的老年人自愿移入居住,由此而实施基地养老。这一做法既可大大提升养老的品位和生活质量,又相对节约了养老成本。老年人在基地养老后,还可以将原位于城市的已闲置住房通过出租或出售的方法将其价值搞活。该养老方式适合于有一定经济实力、喜欢亲近大自然又不愿离家太远的老年人。
8.旅游养老
如今,出现了一些候鸟式的老年人,他们分别在青岛、哈尔滨、杭州、海口、昆明等旅游城市购买住宅,将其作为一年四季观光游览式养老的居所。该养老方式适合退休后身体状况颇佳、经济条件非常好、乐于趁腿脚灵便时好好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老年人。
9.大房换小房
老年人退休后,卖出原居住的大房子,再买进适合居住的小房子,用售房购房的差价款作股市或债券投资,可为养老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此外,老年人还可用该笔差价款办理养老年金寿险,每年支取一定的现金用于养老。几年后,再将小房子用以房养老的办法继续获取现金流入,安度晚年;或者把小房子出售,自己住到养老院安度晚年。该养老方式适合于住房处于市区较为中心位置的老年人。
10.合居养老
一些老年人可以商议将自己的住房出售,大家将钱财合并,针对养老问题做个特殊组合,在较好的地段合资购买面积较大、功能较好的住宅,大家居住在一起,以合作购房、共同居住、共同开销的方式,结成一个养老的生活共同体,搭伴养老。这样养老生活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老年人们也能消除寂寞空虚感。该养老方式适合于若干志同道合且收入较低、住房环境较差的老年人。
11.集中养老
浙江的农村大多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养老机构,将村庄的“三无”老年人适度集中在一起居住养老,相关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此举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的众多问题,受到了好评。该养老方式适合于农村的“无儿女、无固定收入、无法定赡养义务”老年人。
12.家内售房养老
美国的许多家庭有一种富有特色的家庭内部售房养老的交易行为,称之为家内售房养老。父母将自有住宅出售给子女,借以换得房款做养老金。这是将父母与子女的赡养与继承关系用金钱的方式加以明码标价、等价交换。该养老方式适合于易接受新观念的老年人。
13.钟点托老
在居住社区内,像开办幼儿园一样建立一两个托老所或者老年活动室等,并向老年人提供饮食、娱乐、图书等,称之为钟点托老。老年白天托管在托老所或老年活动室,子女也很放心。该养老方式适合于住在社区内的老年人。
14.遗赠扶养
老年人同亲朋好友约定,由对方负责给自己养老,自己过世后,将住房遗赠给对方。这是我国几千年来民间广泛流传,至今国家法律仍认可的“遗赠扶养”模式。它作为“你给我住房,我为你养老”以房换养的鼻祖,拥有悠久的历史。该养老方式适合于没有子女又希望和熟悉的人同住的老年人。
15.招租养老
老年人在家中招徕年轻人做房客,一扫往日的沉闷暮气,身边既多了人员照顾,又有一笔可观的房租作为生活费补充;对年轻人而言,也有助于解决住房和情感归宿问题;此外,城市的住房资源也得到了较好的运用,极大地缓解了住房的紧张局面,这可谓是一举三得。该养老方式适合于城市中的孤寡老年人。
16.小型家庭养老
小型家庭养老指老年人利用自己的住房,将其装修成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场所,一般安置10张床左右,雇用养护员或由原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该养老方式适合于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17.货币化养老
货币化养老就是由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资金,以货币券的形式向特困老年人发放,老年人可以持券到社区购买服务,从而实现居家养老的一种养老方式。该养老方式适合于城市特困老年人和孤寡老年人。
18.消费养老
在不改变消费者消费习惯以及市场商业习惯的前提下,通过一定消费积分比例增攒养老金。该养老方式适用于18岁以上成年人。
19.养生养老社区养老
随着养老需求的不断释放,一些新型养老模式也已出现,如养生养老社区。该养老方式是通过会员型养老公寓结合产权型亲子养老产品,依托于配套设施,实现父母同子女两代人共同居住的生活理念,打造三代人全龄共生的社区。
20.农村社会互助养老新模式
“村级主办”,就是由村委会利用集体资金、闲置房产或租用农户闲置房产设施,村集体量力而行承担水、电、暖气等日常能耗费用。
“互助服务”,就是由子女申请、老年人自愿入住,衣、食、医由本人和子女承担。院内老年人年轻的照顾年老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互相帮助,互相服务,共同生活。
“群众参与”,就是由村集体组织动员与鼓励村民、社会力量和志愿者,特别是外出经商的“成功人士”回报乡亲,为互助幸福院提供经济支持或服务。
“政府支持”,就是由各级政府从政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