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风险的防范

六、用药风险的防范

(一)概 述

药物是老年慢性病医疗照护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药物被人体摄取后,必须在作用部位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产生预期效果。药物可治疗老年人的疾病,改善其生活质量,但使用不当就会导致老年人药害发生率增高。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老化,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及代谢与排泄。同时,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疾病,用药复杂,也会影响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目前老年人常见的用药问题是多药并用、不良药物反应发生频繁及服药依从性差。护理人员应重视老年人的用药问题,仔细评估其原因,并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同时给予照护与宣教,才能减少甚至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评 估

1.用药不当的原因

用药不当的原因有很多。机体老化或疾病因素常导致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变差或记忆力减退,从而影响其正确服药。在“久病成良医”的观念下,许多老年人会按照个人想法或症状而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未经诊断自行到药店购药服用。另外,老年人因患不同慢性疾病,往往多种症状并存,缺乏系统性的医疗照护,不同医师重复开药不同药物或发生交互作用,衍生出诸多老年人用药问题以及多重药物的用药困难。刚出院的老年人可能不熟悉新的药物治疗剂量,也会造成药物使用不当。

2.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的常用药物如洋地黄、利尿药、抗高血压药物、镇静剂、抗抑郁剂、降糖药及镇痛剂等。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意识/认知程度的改变、胃肠道反应、心血管问题、活动障碍、锥体外束症候、迟发性运动障碍、抗胆碱效应、中枢神经功能改变等。

3.服药依从性问题

老年人因机体老化或疾病因素等引起视力、动作协调度及灵巧度变差,认知及记忆力改变,医护人员的态度和语言隔阂等均会影响其服药依从性。另外,老年人因其个人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作用的影响往往会不清楚用药的目的及益处,出现有病不就医或未按医嘱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和用药次数。老年人用药问题往往与其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家庭社会资源有关,如自行购买通过媒体广告了解到的药品来代替医师开具的处方药物。

(三)用药护理的措施

1.评估用药情况

(1)评估老年人用药的合理性:仔细评估及了解老年人的用药史及当前用药情况;确定处方或非处方药物的必要性;是否同时服用作用类似的药物;评估目前用药的优缺点;持续评估肾功能,并作为剂量调整的依据。辨认老年人是否存在多药并用的行为,如服用多种非必要的药物、重复使用作用相同的药物、同时使用作用相反的药物等。

(2)评估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①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包括75岁以上、身体瘦小、有多重疾病、独居、营养不良、曾发生过药物不良反应等的老年人。②完整用药史。完整用药史包括过去与现在使用中的处方及非处方药物、药物过敏史、曾发生过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老年人及照护者对药物作用和副作用的了解程度;目前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3)评估影响老年人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评估老年人认知能力、阅读及理解药品说明书的能力、手部肌肉的协调度、吞咽能力、生活习惯、与服药相关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家庭社会资源、自行服药的能力、照护者配合给药的能力、用药的相关知识等。

2.遵循合理用药

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一项重要措施。购买药品应在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并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应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药,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咨询医师或药师。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尽可能使用非药物的方式来改善老年人的症状。

3.简化服药方法

配合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规划服药时间。使用给药辅助工具,如使用药盒、药袋分装药物来帮助记忆不佳的老年人服药。建议医师使用缓释剂来减少服用次数。

4.指导正确服药

详细介绍及解释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指导老年人服药前先引水,可帮助吞咽。老年人如无法吞咽较大颗粒的药物,可建议医师改用液体制剂,但不能自行磨碎药物,以免影响药物作用。不可磨碎的药物包括肠衣药物、缓慢释放型药物、舌下或口腔含片、会将牙齿染色的药物、对口腔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

5.做好用药宣教

指导老年人、家属或照护者将目前所有使用的药物装在袋内,向医护人员咨询每一种药物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加以记录。鼓励老年人主动询问医护人员,并丢弃过期或已不再需要的药物。指导老年人制作药卡。药卡内应包含药物的相关资料,以帮助老年人辨识药物,随时获取药物相关资讯,提醒老年人正确服药。向老年人及其家属宣教处方药物及非处方药物的目的、用法、剂量、作用和副作用,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处理方式。指导老年人不使用未经处方的药物,以确保用药安全。

告知老年人及照护者每次就医复诊时携带所服用的药物,以帮助医师评估其用药的合理性。对于听力、行动及认知有障碍的老年人,要求家属及照护者随时协助并监督老年人合理用药。利用药盒、药袋分装药物,协助老年人安全使用药物,并保存药物说明书。服药前需仔细阅读用药说明,若有不清楚之处须立即与医护人员联络系,必要时给予老年人用药相关的书面材料。若老年人身体不适,切勿自行服用上次就医所剩的药物。不与他人共享药物。指导老年人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防止因存放不当而导致药物变质或失效。一旦误服、误用,应及时携带药品及包装就医。

6.监测药物反应

老年人、家属及医护人员需一起定期监测药物治疗的所有反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肝肾功能等。如药物副作用比原有疾病严重,应立即停止使用。避免常规性给予镇痛药,以防积蓄中毒。鼓励老年人报告药物不良反应。定期随访,必要时告知社区、家庭护理人员随访。

7.做好药物交接

当老年人转科或转院时,应做好用药交接工作。护理人员应交接关于老年人用药的相关信息,包括:全科医师的联系方式、其他相关联系人的详细信息;已知药物过敏和对药物或其成分的反应以及反应类型;目前正在服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保健药物)的详情,包括药名、剂量、剂型、时间、次数和药效持续时间、服用药物的方法、用药变化及其原因等。

8.增进与老年人的沟通

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主动询问老年人是否有用药的相关问题。如老年人使用方言,则须有翻译人员在一旁协助,确保老年人获得正确的信息。仔细观察老年人对宣教内容的反应。书面资料用字须放大,字迹要工整。鼓励老年人提出任何问题。鼓励老年人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以确保其对问题的内容清晰了解。

【专家共识】

老年人是一类较脆弱的人群,一方面其精力和体力衰退,身体功能下降;另一方面其往往多病共存,自理能力下降,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这些都导致老年人生命安全与生存质量受到影响,给老年人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并危害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护理人员应评估老年人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风险,前瞻性防范老年护理安全事件,减少甚至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在评估老年人的安全风险时,应选择有效、可靠的针对性评估工具,识别风险因素;在考虑老年人文化背景和个人意愿的前提下,与跨学科团队合作制订个性化风险管理计划并实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建立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保证老年人及其家属能够参与护理决策。此外,当老年人出现风险事件或其生命安全受到危机时,应立即进行评估,给予现场救护或送医院就诊。

(沈翠珍,何桂娟,邵爱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