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根本保障,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过三次中药资源普查,并于2011年启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麻城作为我省第一批试点县市,目前已基本完成区域内中药资源普查野外调查工作,为促进该市中药资源发展,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编写成《麻城中药资源图鉴》。
麻城地处大别山腹地,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中药资源丰富,种类较多,曾是我省中药材重要产区之一。《麻城县志》等文献记载,麻城1670年中药资源种类数不足200种;《湖北中药资源名录》记载,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中麻城中药品种为600余种,151科。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已查明麻城具有植物药类资源195科763属1447种,动物药类资源59科64种,矿物药类及其他中药等8种,新增品种900余种,较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增加约1.5倍,大幅度丰富了麻城中药资源品种数量。本书共分为麻城中药资源概况、各论和附录三部分,首次较全面、较系统地展示了麻城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和使用现状。
麻城中药资源概况部分主要介绍麻城的地理环境条件、中药资源历史、历次中药资源普查情况、中药资源发展展望等;各论中各中药资源按系统分类顺序进行编排,植物、动物、矿物类中药资源以学名、药名别名、药用部位、生境分布、采收加工、功能主治、用法用量、附注等条目进行介绍,并附彩色图片,不仅方便读者阅读掌握药材的特征、功能主治、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便于读者辨别植物的形态特点,便于野外采集,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该书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调查结果,对于多数地方习用名、分类错误等历史原因引起的中药资源品种混乱现象进行了更正,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该书编撰过程中,编者和承担单位多次走访相关人员,核对相关标本,澄清学术问题,体现了编者和承担单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作风。该书的出版还得到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办公室、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湖北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及相关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不仅证明了中药资源普查、整理工作的重要性,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该项工作的艰难程度。
该书是对麻城历次中药资源普查,特别是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总结,系统记述了麻城中药资源种类数量,总结了麻城地方秘验方。书中虽有一些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该书的出版将对促进麻城中药资源产业发展,研究地方中药资源,普及中医药知识等提供重要参考。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