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科 Palmae
(1)棕榈 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H.Wendl.
【药名别名】棕树。
【药用部位】为棕榈属植物棕榈的根、叶鞘、果实、树皮、棕榈花等。
【植物形态】乔木,高达15米;茎有残存不易脱落的老叶柄基部。叶掌状深裂,直径50~70厘米;裂片多数,条形,宽1.5~3厘米,坚硬,顶端浅2裂,钝头,不下垂,有多数纤细的纵脉纹;叶柄细长,顶端有小戟突;叶鞘纤维质,网状,暗棕色,宿存。肉穗花序排成圆锥花序式,腋生,总苞多数,革质,被锈色茸毛;花小,黄白色,雌雄异株。核果肾状球形,直径约1厘米,蓝黑色,被蜡粉。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我市各地有栽培。
【采收加工】棕榈子:待果皮现青黑色时采收,晒干。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叶: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棕榈皮:秋季剥下纤维状鞘片,除去残皮,晒干。花:刚开放时连序采收,晒干。
【功能主治】心材:治心悸,头昏。根:治吐血,便血,血淋,血崩。棕榈子:涩肠,止泻痢;治肠风,崩中,带下。叶柄:收敛止血。树皮:治吐血,衄血,便血,血淋,尿血等。花:治泻痢,肠风,血崩,带下。
【用法用量】花:煎服3~10克,或研末3~6克。棕榈子:煎服9~15克。树皮:煎服9~15克,研末3~6克;外用研末撒敷。根:煎服15~3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2)短穗鱼尾葵 Caryota mitis Lour.
【药名别名】酒椰子、丛生鱼尾葵、鱼尾葵、阿莱皮。
【药用部位】为鱼尾葵属植物短穗鱼尾葵的茎髓。
【植物形态】丛生,小乔木状,高5~8米,直径8~15厘米;茎绿色,表面被微白色的毡状茸毛。叶长3~4米,下部羽片小于上部羽片;羽片呈楔形或斜楔形,外缘笔直,内缘1/2以上弧曲成不规则的齿缺,且延伸成尾尖或短尖,淡绿色,幼叶较薄,老叶近革质;叶柄被褐黑色的毡状茸毛;叶鞘边缘具网状的棕黑色纤维。佛焰苞与花序被糠秕状鳞秕,花序短,长25~40厘米,具密集穗状的分枝花序;雄花萼片宽倒卵形,长约2.5毫米,宽4毫米,顶端全缘,具毛,花瓣狭长圆形,长约11毫米,宽2.5毫米,淡绿色,雄蕊15~20(25)枚,几无花丝;雌花萼片宽倒卵形,长约为花瓣的1/3,顶端钝圆,花瓣卵状三角形,长3~4毫米;退化雄蕊3枚,长约为花瓣的1/2(1/3)。果球形,直径1.2~1.5厘米,成熟时紫红色,具1颗种子。花期4—6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我市龟山风景区有栽培。
【采收加工】劈开树茎,取出茎髓,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腹泻,消化不良,腹痛,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不详,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