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贼科 Equisetaceae

23.木贼科 Equisetaceae

(1)问荆 Equisetum arvense L.

【药名别名】笔头草、土麻黄。

【药用部位】为木贼属植物问荆的全草。

【植物形态】中小型植物。根茎斜升,直立和横走,黑棕色,节和根密生黄棕色长毛或光滑无毛。地上枝当年枯萎。枝二型。能育枝春季先萌发,高5~35厘米,节间长2~6厘米,黄棕色,无轮茎分枝,脊不明显,要密纵沟。不育枝后萌发,高达40厘米,主枝中部直径1.5~3毫米,节间长2~3厘米,绿色,轮生分枝多,主枝中部以下有分枝。脊的背部弧棱,有横纹,无小瘤。侧枝柔软纤细,扁平状,有3~4条狭而高的脊,脊的背部有横纹。孢子囊穗圆柱形,顶端钝,成熟时柄伸长,柄长3~6厘米。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600米以上的田边、沟旁。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5—7月割取全草,洗净,阴干。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咳,利尿。治吐血,衄血,便血,倒经,咳嗽气喘,淋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鲜品15~20克)。外用:捣烂外敷或研粉敷患处。

(2)节节草 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

【药名别名】接骨草。

【药用部位】为木贼属植物节节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中小型植物。根茎直立,横走或斜升,黑棕色,节和根疏生黄棕色长毛或光滑无毛。地上枝多年生。枝一型,高20~60厘米,中部直径1~3毫米,节间长2~6厘米,绿色,主枝多在下部分枝,常形成簇生状。侧枝较硬,圆柱状。孢子囊穗短棒状或椭圆形,长0.5~2.5厘米,中部直径0.4~0.7厘米,顶端有小尖突,无柄。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350米以上潮湿路边、砂地、荒原或溪边。分布于我市各乡镇。

【采收加工】割取地上全草,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明目退翳,祛痰止咳。用于目赤肿痛,角膜云翳,肝炎,咳嗽,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