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杉科 Cephalotaxaceae
(1)三尖杉 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
【药名别名】桃松、山榧树。
【药用部位】为三尖杉属植物三尖杉的种子和枝叶。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40厘米。树皮褐色或红褐色,裂成片状脱落。小枝对生,基部有宿存芽鳞;枝条细长,稍下垂,树冠广圆形。叶螺旋状排成两列,披针状线形,通常微弯,长4~13厘米(多为5~10厘米),宽3.5~4.5毫米,上部渐窄,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气孔带白色。较绿色边带宽3~5倍。雄球花8~10聚生成头状,单生于叶腋;总花梗较粗,通常长6~8厘米;雌球花由数对交叉对生各有2胚珠的苞片组成,生于小枝基部的苞片腋部,稀生于枝顶。种子椭圆状卵形,长约2.5厘米,假种皮成熟时紫色或红紫色,先端有小尖头。花期4月,种子8—10月成熟。
【生境分布】生于杂木林中。我市分布于狮子峰林场、三河口镇的海拔400~1000米的溪旁林中。
【采收加工】全年或夏、秋季采收,晒干。
【功能主治】种子:祛虫,消积。枝叶:抗癌;主治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肺癌,胃癌,食道癌,直肠癌等。
【用法用量】种子:15~18克,水煎,早晚饭前各服1次,或炒熟食。枝叶:一般提取其生物碱,制成注射剂,由临床医生掌握使用量。
【附注】枝叶有毒,临床只用其提取物。
(2)篦子三尖杉 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
【药名别名】阿里杉、花枝杉、篦子杉。
【药用部位】为三尖杉属植物篦子三尖杉的种子和枝叶。
【植物形态】绿灌木,叶条形,螺旋着生,排成两列,紧密,质硬,通常中部以上向上微弯,长1.5~3.2厘米,宽3~4.5毫米,先端微急尖,基部截形或心脏状截形,近无柄,下延部分之间有明显沟纹,上面微凸,中脉微明显或仅中下部明显,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雄球花6~7聚生成头状,直径约9毫米,梗长约4毫米;雌球花由数对交互对生的苞片组成,有长梗,每苞片腹面基部生2胚珠。种子倒卵圆形或卵圆形,长约2.7厘米,直径1.8厘米。花期3—4月,种子成熟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阔叶林或针叶林内。我市狮子峰林场海拔800米左右的林下有分布。
【采收加工】种子,成熟时采集,去壳;枝叶,随时可采,晒干。
【功能主治】参照三尖杉。
【用法用量】参照三尖杉。
【附注】同三尖杉。
(3)粗榧 Cephalotaxus sinensis(Rehder et E.H.Wilson)H.L.Li
【药名别名】野杉树、土香榧。
【药用部位】为三尖杉属植物粗榧的根或枝叶。
【植物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5米,少为大乔木;树皮灰色或灰褐色,裂成薄片状脱落。叶条形,排列成两列,通常直,稀微弯,长2~5厘米,宽约3毫米,基部近圆形,几无柄,上部通常与中下部等宽或微窄,先端通常渐尖或微凸尖,稀凸尖,上面深绿色,中脉明显,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较绿色边带宽2~4倍。雄球花6~7聚生成头状,直径约6毫米,总梗长约3毫米,基部及总梗上有多数苞片,雄球花卵圆形,基部有1枚苞片,雄蕊4~11枚,花丝短,花药2~4(多为3)个。种子通常2~5个着生于轴上,卵圆形、椭圆状卵形或近球形,很少呈倒卵状椭圆形,长1.8~2.5厘米,顶端中央有一小尖头。花期3—4月,种子8—10月成熟。
【生境分布】生于林中山坡。我市张广河、龟山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全年或夏、秋季采集树根,刮去粗皮,切片晒干;枝叶晒干即可。
【功能主治】根:祛风除湿,主治风湿痹痛。枝叶:抗癌,主治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用法用量】根:煎服,15~30克。枝叶有毒,临床只用其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