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黄科 Guttiferae

123.藤黄科 Guttiferae

(1)湖南连翘 Hypericum ascyron L.

【药名别名】红旱莲、刘寄奴、黄海棠。

【药用部位】为金丝桃属植物湖南连翘的带果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80~100厘米;茎有4棱。叶对生,宽披针形,长5~9厘米,宽1.2~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抱茎,无柄。花数朵成顶生的聚伞花序;花大,黄色,直径2.8厘米;萼片5,卵圆形;雄蕊5束;花柱长,在中部以上5裂。蒴果圆锥形,长约2厘米。花期7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山坡草丛中。我市山区丘陵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果实近成熟时采割,晒干。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子宫出血,黄疸,肝炎;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湿疹,黄水疮。

【用法用量】煎服:6~9克。外用:适量,捣烂或绞汁涂患处。

【附注】其具平喘、祛痰、镇咳、抗菌作用。

(2)小连翘 Hypericum erectum Thunb.ex Murray

【药名别名】对月草、元宝草。

【药用部位】为金丝桃属植物小连翘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30~60厘米,光滑无毛,茎圆柱形。叶对生,无柄,狭长椭圆形、倒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20毫米,宽2~8毫米,先端钝,全缘,基部钝形,半抱茎,上面散布黑色油点。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片5,绿色,卵形,锐尖头,长4毫米,有黑点散布;花瓣5,椭圆形,长8~10毫米,与萼片互生,浓黄色,有黑色点线,稍旋扭;雄蕊多数,成3束,黄色,花药小,顶端有1黑点;子房3室,黄色,花柱3,柱头乳头状。蒴果卵形,3室,长约7毫米。种子细小,具细网纹。花期8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草丛中。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6—8月割取全草,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调经,通乳,消肿,止痛。治吐血,衄血,子宫出血,月经不调,乳汁不通,疖肿,跌打损伤,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烂敷患处。

(3)地耳草 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ex Murray

【药名别名】田基黄。

【药用部位】为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无毛。根多须状。茎直立,或倾斜,细瘦,有4棱,节明显,基部近节处生细根。单叶,短小,对生,多少抱茎,叶片卵形,长4~15毫米,全缘;先端钝,叶面有微细的透明点。聚伞花序顶生,成叉状而疏,花小,黄色;萼片5,披针形;花瓣5,长椭圆形,内曲,几与萼片等长;雄蕊10个以上,基部连合成3束;子房1室,花柱3枚。蒴果长圆形,长约4毫米,外面包围有等长的宿萼。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草地、沟边较潮湿处。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全草,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传染性肝炎,泻痢,小儿惊风,疳积,喉蛾,肠痈,疖肿,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大剂量90~120克);或捣汁。外用: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附注】临床应用:对治疗病毒性肝炎、防治感冒及化脓性皮肤病有显著疗效。

(4)金丝桃 Hypericum monogynum L.

【药名别名】土连翘、金丝海棠、金丝莲。

【药用部位】为金丝桃属植物金丝桃的全株。

【植物形态】半常绿性灌木,高约70厘米。小枝圆柱形,秃净。叶对生,无柄,纸质,长椭圆形,长4~9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尖,基部楔形,抱茎,全缘,上面绿色光滑,下面略灰绿色。聚伞花序顶生;花鲜黄色,直径3~5厘米;萼片5,卵状长椭圆形,长约8毫米;花瓣5,阔倒卵形,长1.5~2.5厘米;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或略长;花柱细长,先端5裂。蒴果圆卵形,长约8毫米,先端室间5裂,花柱与萼片宿存。花果期6—8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或灌丛中。我市分布于顺河镇、张家畈镇、夫子河镇、狮子峰林场、乘马岗镇等地。

【采收加工】四季可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祛风湿。用于肝炎,肝脾肿大,急性咽喉炎,结膜炎,疮疖肿毒,蛇咬及蜂蜇伤,跌打损伤,风寒腰痛。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外用:鲜根或鲜叶适量,捣烂外敷。

(5)贯叶连翘 Hypericum perforatum L.

【药名别名】千层楼、贯叶金丝桃。

【药用部位】为金丝桃属植物贯叶连翘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无毛。茎直立,多分枝,茎及分枝两侧各有1纵线棱。叶无柄,彼此靠近密集,椭圆形至线形,长1~2厘米,宽0.3~0.7厘米,先端钝形,基部近心形而抱茎,边缘全缘,背卷,坚纸质,上面绿色,下面白绿色,全面散布淡色但有时黑色腺点,侧脉每边约2条,自中脉基部1/3以下生出,斜升,至叶缘联结,与中脉两面明显,脉网稀疏,不明显。花序为5~7花二歧状的聚伞花序,生于茎及分枝顶端,多个再组成顶生圆锥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线形,长达4毫米。先端渐尖至锐尖,边缘有黑色腺点,全面有2行腺条和腺斑,果时直立,略增大,长达4.5毫米。花瓣黄色,长圆形,两侧不相等,花药黄色,具黑腺点。子房卵珠形,长3毫米,花柱3,自基部极少开,长4.5毫米。蒴果长圆状卵珠形,具背生腺条及侧生黄褐色囊状腺体。种子黑褐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树林下或草丛中。我市山区丘陵、乡镇有分布。

【采收加工】7—10月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调经通乳,清热解毒,利湿。用于咯血,吐血,肠风下血,崩漏,外伤出血,月经不调,乳汁不下,黄疸,咽喉疼痛,目赤肿痛,尿路感染,口鼻生疮,痈疖肿毒,烫火伤。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揉绒塞鼻;或干品研末外敷。

(6)元宝草 Hypericum sampsonii Hance

【药名别名】对月草、刘寄奴。

【药用部位】为金丝桃属植物元宝草的带果全草。

【植物形态】半常绿小灌木,高达1米,全株光滑无毛。多分枝,小枝对生,圆柱形,红褐色。叶片有透明腺点,长椭圆形,长4~9厘米,宽约1厘米,顶端钝尖,全缘,基部渐狭稍抱茎,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中脉显著,在背面稍凸起。花顶生、单生或成聚伞花序,直径3~5厘米;小苞片披针形;萼片5,卵状椭圆形,顶端微钝;花瓣5,宽倒卵形;雄蕊花丝基部合生成5束,长约2厘米;花柱细长,顶端5裂。蒴果卵圆形,花柱和萼片宿存。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多生于坡地、路边杂草丛或灌丛中。我市山区丘陵、乡镇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通经活络。主治吐血,咯血,衄血,血淋,月经不调,痛经,带下,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腰腿痛;外用治头癣,口疮,目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鲜品洗净捣敷;或干品研末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