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春花科 Primulaceae
(1)点地梅 Androsace umbellata(Lour.)Merr.
【药名别名】喉咙草、天星草。
【药用部位】为点地梅属植物点地梅的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8~15厘米,全体被白色细柔毛。根出叶丛生,呈莲座状平铺于地上,有细柄;叶片近圆形,直径约15毫米,基部略呈心形,边缘呈圆齿状,上面绿色,有时局部带紫红色。花茎自叶丛抽出,3~7枝,顶端有小伞梗5~7,排列为伞形花序;萼绿色,5深裂,裂片卵形,宿存;花冠白色,下部愈合成短管形,上部5裂,向外平展;雄蕊5,子房球形,柱头不明显。蒴果球形,直径2~3毫米,成熟时5瓣裂。种子多数,细小,棕色。花期4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草丛中。我市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清明前后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咽喉肿痛,口疮,牙痛,头痛,赤眼,风湿痹痛,哮喘,淋浊,疔疮肿毒,烫火伤,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或研末,或泡酒,或泡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2)过路黄 Lysimachia christiniae Hance
【药名别名】金钱草。
【药用部位】为珍珠菜属植物过路黄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有短柔毛或近于无毛。茎柔弱,平卧匍匐生,长20~60厘米,节上常生根。叶对生,心形或宽卵形,长2~5厘米,宽1~4.5厘米,顶端锐尖或圆钝,全缘,两面有黑色腺条;叶柄长1~4厘米。花成对腋生,花梗长达叶端;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长约4毫米,外面有黑色腺条;花冠黄色,约长于花萼1倍,裂片舌形,顶端尖,有明显的黑色腺条;雄蕊5枚,不等长,花丝基部合生成筒。蒴果球形,直径约2.5毫米,有黑色短腺条。花期5月,果期6月。
【生境分布】生于阔叶林间、灌丛、河畔、田野、路旁。我市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清利湿热,通淋,消肿。用于热淋,沙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或浸酒,捣汁。外用:捣烂敷患处或绞汁涂敷。
(3)矮桃 Lysimachia clethroides Duby
【药名别名】珍珠菜、金鸡脚下红。
【药用部位】为珍珠菜属植物矮桃的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单一,高约1米。单叶互生,卵状椭圆形或阔披针形,长6~14厘米,宽2~5厘米,基部渐狭,先端渐尖,边缘稍背卷,两面疏生毛及黑色斑点。总状花序顶生,花梗长4~6毫米;苞片线状钻形,花萼裂片狭卵形,先端尖,边缘膜质,中部有黑色纹;花冠白色,长约5毫米,裂片倒卵形,先端钝或稍凹;雄蕊稍短于花冠,花丝稍有毛,基部连合;花柱稍短于雄蕊。蒴果卵球形。花期4月,果期7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及溪边草丛中。我市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解毒消肿。用于月经不调,带下,小儿疳积,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乳腺炎,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外用: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4)泽星宿菜 Lysimachia candida Lindl.
【药名别名】星宿菜、泽珍珠菜。
【药用部位】为珍珠菜属植物泽星宿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全株无毛。茎高18~60厘米,有时基部稍带红色。叶互生,很少对生;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或线形,长2~4厘米,宽3~10毫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渐狭至柄带有狭翅,全缘或稍呈波状。花序呈圆锥形的阔钟状,有时密集成伞房状,果时伸长;苞片线形凿状,萼片椭圆状披针形或线形,渐尖,长约3毫米;花冠白色,长为萼的2倍,裂片椭圆状倒卵形,较花管稍短;雄蕊附着于花冠上半部,稍短于裂片;花柱与雄蕊等长。蒴果圆形,直径约3毫米。花果期5—7月。
【生境分布】生于水沟旁、沼泽湿地。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外用治无名肿毒,痈疮疖肿,稻田皮炎,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5)星宿菜 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
【药名别名】金鸡脚下黄、红根草。
【药用部位】为珍珠菜属植物星宿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柔弱草本,根茎长出匍匐枝。茎常分枝,有黑色细点,基部带红色,高30~70厘米。叶互生,阔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4~9厘米,宽1~2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渐狭,近于无柄,表面具黑褐色腺,干后凸起。花序呈总状,稍有腺毛;苞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花梗长1~3毫米;萼5裂,裂片椭圆状卵形,先端钝尖,边缘有缘毛,膜质,中部有黑色点,长约1.5毫米;花冠白色,长约3毫米,喉部有短腺状毛,裂片5,倒卵形,先端钝尖,背面有黑色点;雄蕊5,着生于花冠中部,花丝短,有腺状毛;花柱较雄蕊短。蒴果球形,直径2~2.5毫米。花期7月,果熟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水边、路旁、湿地或水田中。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4—8月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利水,化湿。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妇女经闭,乳痈,瘰疬,目赤肿痛,水肿,黄疸,疟疾,痢疾。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鲜品30~90克)。外用:捣烂敷患处或煎水熏洗。
(6)黑腺珍珠菜 Lysimachia heterogenea Klatt
【药名别名】接骨丹。
【药用部位】为珍珠菜属植物黑腺珍珠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全体无毛。茎直立,高40~80厘米,四棱形,棱边有狭翅和黑色腺点,上部分枝。基生叶匙形,早凋,茎叶对生,无柄,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极少长圆状披针形,长4~13厘米,宽1~3厘米,先端稍锐尖或钝,基部钝或耳状半抱茎,两面密生黑色粒状腺点。总状花序生于茎端和枝端;苞片叶状,长于或近等长于花梗;花梗长3~5毫米,花萼4~5毫米,分裂近达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背面有黑色腺条和腺点;花冠白色,长约7毫米,基部合生部分长约2.5毫米,裂片卵状长圆形;雄蕊与花冠近等长,花丝贴生至花冠的中部,分离部分长约3毫米;花药腺形,长约1.5毫米,药隔顶端具胼胝状尖头;花粉粒具3孔沟,长球形,表面近于平滑;子房无毛,花柱长约6毫米,柱头膨大。蒴果球形,直径约3毫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200~900米的水沟边、田埂边及湿地、草丛中。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功能主治】活血,解蛇毒。主治经闭,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7)山萝过路黄 Lysimachia melampyroides R.Knuth
【药名别名】无。
【药用部位】为珍珠菜属植物山萝过路黄的全草。
【植物形态】茎2至多条簇生,直立,高15~50厘米,圆柱形,密被褐色小糙伏毛,有分枝。叶对生,茎下部的2~3对较小,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具基部扩展成耳状的柄,茎上部叶卵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5~25毫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上面密被小糙伏毛,老时近于无毛,下面沿叶脉被毛,两面均密布腺点,侧脉4~5对,网脉不明显;叶柄长2~10毫米,密被褐色小糙伏毛,基部扩展成耳状。花通常单生于茎中部以上叶腋,在茎和枝端聚成总状花序状;花梗密被小糙伏毛,最下方的长2厘米,果时下弯;花萼长6~8毫米,分裂近达基部,裂片披针形,下部宽1~1.5毫米,先端渐尖成钻形,背面被小糙伏毛,有透明腺点,中肋明显;花冠黄色,长7~9毫米,基部合生部分长1~2毫米,裂片倒卵状椭圆形,宽4~6毫米,先端圆钝;花丝基部合生成高约2毫米的筒;花药长圆形,长约1.5毫米;花粉粒具3孔沟,近长球形,表面具网状纹饰;花柱长约6毫米,下部和子房顶端均被铁锈色柔毛。蒴果近球形,直径3~4毫米,褐色。花期5—6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650~1200米的山谷林缘和灌丛中。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不详。可参考过路黄相关内容。
(8)轮叶过路黄 Lysimachia klattiana Hance
【药名别名】见血住、轮叶排草、黄开口。
【药用部位】为珍珠菜属植物轮叶过路黄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5~40厘米,全株具铁锈色柔毛。茎通常单出,甚少分枝。3叶轮生至多叶轮生,茎顶端的叶多数聚生,根生叶有时对生;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长3~5厘米,宽5~12毫米,先端钝尖至渐尖,基部狭楔形;无柄。花密集生于茎端,外面花梗长于内面花梗;萼5裂,裂片线形,长约1厘米,背部凸起,具长毛及不显著黑线纹;花冠黄色,5深裂,裂片舌状椭圆形,先端钝尖,或微缺,较萼片稍长;雄蕊5,长为花冠之半,花丝基部连合成筒;花柱约与雄蕊等长。蒴果近球形,直径约4毫米。花期5—6月,果熟期6—7月。
【生境分布】生于疏林下、林缘和山坡阴处的草丛中。我市龟山有分布。
【采收加工】5—6月采收,晒干。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平肝,解蛇毒。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失眠,高血压,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9)繸瓣珍珠菜 Lysimachia glanduliflora Hanelt
【药名别名】狮子草、马兰花。
【药用部位】为珍珠菜属植物繸瓣珍珠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全体无毛。茎直立,高40~70厘米,四棱形,上部疏生粒状腺点,通常不分枝。叶对生,很少在茎上部互生,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8~11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呈皱波状,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近边缘有暗紫色或黑色粒状粗腺点和短腺条;叶柄短,长5~10毫米,具翅,基部耳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疏花,花序轴和花梗散生粒状腺点;苞片线形,长3~4.5毫米;花梗长7~9毫米,先端稍增粗;花萼3~3.5毫米,分裂近达基部,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顶部稍钝,微反曲,背面有褐色粗腺条,边缘具小缘毛;花冠白色,阔钟形,长5~5.5毫米,分裂达中部,裂片近圆形或略呈扇形,先端有啮蚀状小齿,两面均具红色小腺体;雄蕊内藏,花丝贴生至花冠裂片的基部,分离部分长约1毫米;花药椭圆形,长1~1.5毫米,药隔顶端具红色小腺体;子房无毛,花柱稍粗壮,长约2毫米。蒴果球形,直径约2.5毫米。花期5月。
【生境分布】生于阴坡、荒地、路边。我市丘陵地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解毒消肿。主治慢性肝炎,月经不调,跌打肿痛,痈肿疮疖,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20~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10)狭叶珍珠菜 Lysimachia pentapetala Bunge
【药名别名】女儿红、红根草。
【药用部位】为珍珠菜属植物狭叶珍珠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全体无毛。茎直立,高30~60厘米,圆柱形,多分枝,密被褐色无柄腺体。叶互生,狭披针形至线形,长2~7厘米,宽2~8毫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有褐色腺点;叶柄短,长约0.5毫米。总状花序顶生,初时因花密集而成圆头状,后渐伸长,果时长4~13厘米;苞片钻形,长5~6毫米,花梗长5~10毫米;花萼长2.5~3毫米,下部合生达全长的1/3或近1/2,裂片狭三角形,边缘膜质;花冠白色,长约5毫米,基部合生仅0.3毫米,近于分离,裂片匙形或倒披针形,先端圆钝;雄蕊比花冠短,花丝贴生于花冠裂片的近中部,分离部分长约0.5毫米;花药卵圆形,长约1毫米;花粉粒具3孔沟,长球形,表面具网状纹饰;子房无毛,花柱长约2毫米。蒴果球形,直径2~3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荒地、路旁、田边和疏林下。我市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主治虫蛇咬伤,咽喉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尚未查到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