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科 Cervidae

54.鹿科 Cervidae

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

【药名别名】鹿、鹿茸、鹿筋。

【药用部位】为鹿科动物梅花鹿的幼角(鹿茸)、四肢肌腱(鹿筋)等多个部位。

【动物形态】体长约1.5米,体重约100千克。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色,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著,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生境分布】龟山茶场在熊家铺附近建场饲养,曾发展到200多头,后因故撤销。

【采收加工】鹿茸:雄鹿从第三年开始锯茸,每年可采收1~2次。鹿筋:杀鹿后,取四肢,抽出鹿筋,保留蹄部,洗净,鲜用或阴干。其余药用部位的采收加工方法略。

【功能主治】鹿茸: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鹿筋: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风湿关节痛,手足无力,腓肠肌痉挛。

【用法用量】鹿茸:1~2克,研末冲服。鹿筋:煎汤或煮食,60~1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