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跖草科 Commelinaceae
(1)饭包草 Commelina bengalensis L.
【药名别名】竹叶菜、大脚板。
【药用部位】为鸭跖草属植物饭包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披散草本。茎大部分匍匐,节上生根,上部及分枝上部上升,长可达70厘米,被疏柔毛。叶有明显的叶柄;叶片卵形,长3~7厘米,宽1.5~3.5厘米,顶端钝或急尖,近无毛;叶鞘口沿有疏而长的毛。总苞片漏斗状,与叶对生,常数个集于枝顶,下部边缘合生,长8~12毫米,被疏毛,顶端短急尖或钝,柄极短;花序下面一枝具细长梗,具1~3朵不孕的花,伸出佛焰苞,上面一枝有花数朵,结实,不伸出佛焰苞;萼片膜质,披针形,长2毫米,无毛;花瓣蓝色,圆形,长3~5毫米;内面2枚具长爪。蒴果椭圆状,长4~6毫米,3室,腹面2室,每室具2颗种子,开裂,后面一室仅有1颗种子,或无种子,不裂。种子长近2毫米,多皱并有不规则网纹,黑色。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地或林下。我市各地广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水肿,肾炎,小便短赤涩痛,赤痢,小儿肺炎,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2)鸭跖草 Commelina communis L.
【药名别名】竹叶菜。
【药用部位】为鸭跖草属植物鸭跖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披散草本。茎匍匐生根,多分枝,长可达1米,下部无毛,上部被短毛。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5~2厘米。总苞片佛焰苞状,有1.5~4厘米的柄,与叶对生,折叠状,展开后为心形,顶端短急尖,基部心形,长1.2~2.5厘米,边缘常有硬毛;聚伞花序,下面一枝仅有花1朵,具长8毫米的梗,不孕;上面一枝具花3~4朵,具短梗,几乎不伸出佛焰苞。花梗花期长仅3毫米,果期弯曲,长不超过6毫米;萼片膜质,长约5毫米,内面2枚常靠近或合生;花瓣深蓝色;内面2枚具爪,长近1厘米。蒴果椭圆形,长5~7毫米,2室,2爿裂,有种子4颗。种子长2~3毫米,棕黄色,一端平截、腹面平,有不规则窝孔。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湿地、荒地、沟边潮湿处。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风热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鲜品60~90克);或捣汁。外用:捣烂敷患处。
(3)裸花水竹叶 Murdannia nudiflora(L.)Brenan
【药名别名】红毛草、鸡脚爪。
【药用部位】为水竹叶属植物裸花水竹叶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须状,纤细,直径不及0.3毫米,无毛或被长茸毛。茎多条自基部发出,披散,下部节上生根,长10~50厘米,分枝或否,无毛,主茎发育。叶几乎全部茎生,有时有1~2枚条形长达10厘米的基生叶,茎生叶叶鞘长一般不及1厘米,通常全面被长刚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植株仅口部一侧密生长刚毛而别处无毛;叶片禾叶状或披针形,顶端钝或渐尖,两面无毛或疏生刚毛,长2.5~10厘米,宽5~10毫米。蝎尾状聚伞花序数个,排成顶生圆锥花序,或仅单个;总苞片下部的叶状,但较小,上部的很小,长不及1厘米。聚伞花序有数朵密集排列的花,具纤细而长达4厘米的总梗;苞片早落;花梗细而挺直,长3~5毫米;萼片草质,卵状椭圆形,浅舟状,长约3毫米;花瓣紫色,长约3毫米。蒴果卵圆状三棱形,长3~4毫米。种子黄棕色,有深窝孔,或同时有浅窝孔和以胚盖为中心呈辐射状排列的白色瘤突。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潮湿的草丛、荒地及林中。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用于肺热咳嗽,咯血,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肠炎;外用治疮疖红肿。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外用:鲜全草捣烂外敷患处。
(4)水竹叶 Murdannia triquetra(Wall.)Bruckn.
【药名别名】鸡舌草。
【药用部位】为水竹叶属植物水竹叶的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茎圆柱形,下部伏卧而分枝,无毛或一侧有细茸毛,匍匐茎节上生根。叶互生,无柄;叶片狭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7厘米,宽4~8毫米,先端钝尖,基部呈鞘状,长5~10毫米,边缘疏生白毛,叶脉平行。花顶生或腋生,有花1~5朵;花梗长1.5~3厘米,通常有1条形的苞片;萼片3,草质,长4~6毫米,绿色;花瓣3,淡红色,卵形,比萼片略长;雄蕊及退化雄蕊各3,花丝基部有毛,花药长椭圆形;子房上位,2~3室。蒴果长约8毫米,果梗上部呈三棱形。2室,每室有种子2至数颗,扁平,排成1~2列。花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处或水边、稻田中。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用于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喘咳,咯血,热淋,热痢,痈疖疔肿,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5)紫鸭跖草 Setcreasea purpurea Boom.
【药名别名】紫竹梅。
【药用部位】为紫竹梅属植物紫鸭跖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披散草本,高20~50厘米。茎多分枝,带肉质,紫红色,下部匍匐状,节上常生须根,上部近于直立。叶互生,披针形,长6~13厘米,宽6~10毫米,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抱茎而成鞘,鞘口有白色长毛,上面暗绿色,边缘绿紫色,下面紫红色。花密生在二叉状的花序柄上,下具线状披针形苞片,长约7厘米;萼片3,绿色,卵圆形,宿存;花瓣3,桃红色或蓝紫色,广卵形;雄蕊6,2枚发育,3枚退化,另有1枚花丝短而纤细,无花药;雌蕊1,子房卵形,3室,花柱丝状而长,柱头头状。蒴果椭圆形,有3条隆起棱线。种子呈三棱状半圆形,深棕色。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我市各地作花卉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解毒,散结,利尿,活血。主治痈疮肿毒,瘰疬结核,毒蛇咬伤,淋证,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
(6)无毛紫露草 Tradescantia virginiana L.
【药名别名】紫露草、紫鸭跖草。
【药用部位】为紫露草属植物无毛紫露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茎稍肉质,多分枝,紫红色,下部匍匐状,节上生根,上部近直立。叶互生,无柄;叶状披针形或条形,长6~13厘米,宽6~1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抱茎,鞘口有白色长毛,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紫红色。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具花梗;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7毫米;萼片3,绿色,卵圆形,宿存;花瓣3,花蓝紫色,广卵形;雄蕊6,2枚发育,3枚退化,另有1枚花丝短而纤细,无花药;发育雄蕊花丝有毛;子房上位,3室,花柱丝状而长,柱头头状。蒴果椭圆形,有3条棱线。种子小,三棱状半圆形,淡棕色。花期6—9月。
【生境分布】我市城区有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解毒,散结,利尿,活血。用于痈疮肿毒,瘰疬结核,毒蛇咬伤,淋证,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