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草科 Cyperaceae
(1)球柱草 Bulbostylis barbata(Rottb.)C.B.Clarke
【药名别名】牛毛草、旗茅。
【药用部位】为球柱草属植物球柱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秆丛生,纤细,高6~25厘米。叶细条形,长4~8厘米,宽0.4~0.8毫米,边缘外卷;叶鞘膜质,边缘有白色缘毛;苞片2~3枚,叶状,细条形,长1~2.5厘米,背面疏被柔毛;长侧枝聚伞花序头状,有3至多个小穗;小穗披针形,长3~6.5毫米,宽1~1.5毫米,有7~13朵花,无小穗梗;鳞片膜质,卵形或宽卵形,长1.5~2毫米,宽1~1.5毫米,棕色或黄绿色,顶端有外弯的短尖,背面有龙骨状突起,有1条脉;雄蕊1,少有2;柱头3,无下位刚毛。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长0.8毫米,宽约0.5毫米,表面有方形网纹;花柱基小,盘状。花果期4—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沟边、荒坡、路旁及林下。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用于出血,呕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
【用法用量】煎服:3~9克。
(2)大理薹草 Carex taliensis Franch.
【药名别名】羊胡子草。
【药用部位】为薹草属植物大理薹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根状茎短,秆丛生,高20~60厘米,三棱形,稍坚挺,平滑,上部稍粗糙,基部具褐色呈网状分裂的老叶鞘。叶长于秆,宽3~4毫米,平张,革质,边缘粗糙。苞片最下部的1~2枚叶状,长于花序,上部的刚毛状,无鞘。小穗4~6个,接近,排成帚状;花密生,具柄或近无柄;侧生小穗雌性,有时顶端具雄花,圆柱形,长3.5~7厘米,宽3~4毫米,具多而密生的花;基部的小穗柄长1~1.5厘米,其余的渐短或近无柄。雌花鳞片披针形,顶端渐尖,具短芒尖,长约3毫米,中间3脉绿色,两侧栗色,边缘为狭的白色膜质。果囊稍短于鳞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平凸状,长3~4毫米。黄绿色,密生锈色树脂状的点线,顶端急缩成中等长的喙,喙口具2齿。小坚果紧包于果囊中,宽倒卵形,长约1.5毫米;柱头2个,柱头长约为果囊的2倍。花果期3—5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谷沟边或石隙间、林下。我市山区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疮止痒。
【用法用量】尚未查到内服的相关资料,外用可煎洗或以鲜品捣烂外敷。
(3)碎米莎草 Cyperus iria L.
【药名别名】三楞草、三角草。
【药用部位】为莎草属植物碎米莎草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秆丛生,高8~85厘米,扁三棱形。叶片长线形,短于秆,宽3~5毫米,叶鞘红棕色。叶状苞片3~5枚;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辐射枝4~9枚,长达12厘米,每辐射枝具5~10个穗状花序;穗状花序长1~4厘米,具小穗5~22个;小穗排列疏松,长圆形至线状披针形,压扁,长4~10毫米,具花6~22朵,鳞片排列疏松,膜质,宽倒卵形,先端微缺,具短尖,有脉3~6条;雄蕊3;花柱短,柱头3。小坚果倒卵形或椭圆形、三棱形,褐色。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生于田间、山坡、路旁阴湿处。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8—9月抽穗时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调经。主治风湿筋骨疼痛,瘫痪,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或浸酒。
(4)香附子 Cyperus rotundus L.
【药名别名】香附、莎草。
【药用部位】为莎草属植物香附子的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5~90厘米;匍匐根状茎长,具椭圆形块茎。秆稍细弱,高15~95厘米,锐三棱形,平滑,基部呈块茎状。叶较多,短于秆,宽2~5毫米,平张;鞘棕色,常裂成纤维状。叶状苞片2~3(5)枚,常长于花序,或有时短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或复出,具(2)3~10个辐射枝;辐射枝最长达12厘米;穗状花序轮廓为陀螺形,稍疏松,具3~10个小穗;小穗斜展开,线形,长1~3厘米,宽约1.5毫米,具8~28朵花;小穗轴具较宽的、白色透明的翅;鳞片稍密地覆瓦状排列,膜质,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3毫米,顶端急尖或钝,无短尖,中间绿色,两侧紫红色或红棕色,具5~7条脉;雄蕊3,花药长,线形,暗血红色,药隔突出于花药顶端;花柱长,柱头3,细长,伸出鳞片外。小坚果长圆状倒卵形、三棱形,长为鳞片的1/3~2/5,具细点。花果期5—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田间、菜园边。我市各地有分布,且为农业害草,其数量随着除草剂的使用而显著减少。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敷或调敷患处。
(5)荸荠 Heleocharis dulcis(Burm.f.)Trin.
【药名别名】地栗。
【药用部位】为荸荠属植物荸荠的球茎。
【植物形态】有细长的匍匐根状茎,在匍匐根状茎的顶端生块茎,俗称荸荠。秆多数,丛生,直立,圆柱状,高15~60厘米,直径1.5~3毫米,有多数横隔膜,干后秆表面现有节,但不明显,灰绿色,光滑无毛。叶缺如,只在秆的基部有2~3个叶鞘;鞘近膜质,绿黄色、紫红色或褐色,高2~20厘米,鞘口斜,顶端急尖。小穗顶生,圆柱状,长1.5~4厘米,直径6~7毫米,淡绿色,顶端钝或近急尖,有多数花,在小穗基部有两片鳞片中空无花,抱小穗基部一周;其余鳞片全有花,松散地覆瓦状排列,宽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钝圆,长3~5毫米,宽2.5~3.5(4)毫米,背部灰绿色,近革质,边缘为微黄色干膜质,全面有淡棕色细点,具一条中脉;下位刚毛7条;较小坚果长一倍半,有倒刺;柱头3。小坚果宽倒卵形,双凸状,顶端不缢缩,长约2.4毫米,宽1.8毫米,成熟时棕色,光滑,稍黄微绿色,表面细胞呈四至六角形;花基部具领状的环,环宽与小坚果质地相同,宽约为小坚果的1/2。花果期5—10月。
【生境分布】我市有栽培和野生分布。
【采收加工】冬季采挖,洗净泥土,鲜用或风干。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消积。治温病消渴,黄疸,热淋,痞积,目赤,咽喉肿痛,赘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0~120克;或嚼食,或捣汁,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切片外擦。
【附注】荸荠的地上茎名通天草,清热解毒,利尿,降逆;15~30克煎服或捣烂外敷治疔疮。
(6)水蜈蚣 Kyllinga brevifolia Rottb.
【药名别名】散寒草、三荚草。
【药用部位】为水蜈蚣属植物水蜈蚣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丛生。根茎带紫色,生须根。茎瘦长,秃净,高10~50厘米,三棱形,芳香。叶质软,狭线形,长短不一,长3~10厘米,宽1.5~3毫米,末端渐尖,下部带紫色,鞘状。头状花序,单生,卵形,绿色,长4~8毫米,稠密;总苞3片,叶状,连接穗下,长2~16厘米,往往外向开展;小穗极多数,长椭圆形,长约3毫米,成熟后全穗脱落;花颖4枚,呈舟状的卵形,脊无翼,具小刺,2列,相对排列于轴上,背浅绿色,先端尖,下部2枚具不发育花,中部1枚具发育花,上端的仅具雄蕊;花无被,雄蕊3,花丝细长丝状,药椭圆形;雌蕊1,花柱细长,与花丝等长,柱头二歧。瘦果呈稍压扁的倒卵形,褐色。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水边、路旁、水田及旷野湿地。我市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5—9月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治感冒风寒,寒热头痛,筋骨疼痛,咳嗽,黄疸,痢疾,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或捣汁,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7)湖瓜草 Lipocarpha microcephala(R.Br.)Kunth
【药名别名】疳积草。
【药用部位】为湖瓜草属植物湖瓜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矮小丛生草本,高5~20厘米。秆纤细,扁,被微柔毛。叶基生,纸质,狭线形,长为秆长的1/4~1/2,宽1~2毫米,边缘内卷,先端尾状;最下部的叶鞘无叶片。叶状苞2~3,长于花序,无苞鞘,顶端尾状;小苞片刚毛状。穗状花序2~3,少为4,簇生,卵形,长2~5毫米,宽约3毫米,具多数螺旋状排列的鳞片和小穗;鳞片倒披针形,长约2毫米,先端具尾状细尖,淡绿色,具棕色条纹;小穗圆柱形,长2~5毫米,具2小鳞片和1两性花;小鳞片互生,具数条脉,上面的1片具1朵两性花;雄蕊2,花药长圆形;柱头3,花柱细长,被微柔毛。小坚果长圆状倒卵形,长约1毫米,有三棱,微弯,先端具小短尖,褐黄色,表面具细皱纹。花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沟渠边、塘堰近水处。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止惊,主治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
【附注】本植物的标本曾于1979年采过,详见《湖北药用植物名录》422页。
(8)砖子苗 Mariscus umbellatus Vahl
【药名别名】三角草。
【药用部位】为砖子苗属植物砖子苗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秆直立,丛生,高20~60厘米,锐三棱形,基部膨大。叶短于秆,线状披针形,宽0.3~0.5厘米,先端渐尖,下部常折合,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叶鞘褐色或红棕色。花序下具叶状苞片5~8片,绿色,稍海绵质,通常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具6~12个或更多的辐射枝,长短不等;穗状花序圆筒形或长圆形,具多数密生的小穗,小穗平展或稍下垂,线状披针形,多数集合于小伞梗顶而成一放射状的圆头花序;鳞片膜质,淡黄色或绿白色。坚果狭长圆形或三棱形。夏、秋季为抽穗期。
【生境分布】多生于田野、山坡草丛中。我市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止咳化痰,解郁调经。主治风寒感冒,咳嗽痰多,皮肤瘙痒,月经不调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
【附注】本标本曾于1979年采过,详见《湖北药用植物名录》422页。
(9)庐山藨草 Scirpus lushanensis Ohwi
【药名别名】山高粱、茸球藨草。
【药用部位】为藨草属植物庐山藨草的种子。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秆单生,粗壮,高100~150厘米,有三钝棱,有节。叶条形,基生和秆生,短于秆,宽5~10毫米;叶鞘长3~10厘米,呈红棕色。叶状苞片2~4枚,下部1~2枚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多次复出,顶生,大型;辐射枝最长可达10厘米,每枝有小穗1或2~3,排成小头状花序;小穗小,长4~6毫米,直径约2毫米,有多数花;鳞片三角状卵形、卵形或矩圆状卵形,长约1.5毫米,锈色;下位刚毛6条,下部卷曲,上部具顺刺,比小坚果长得多;柱头3。小坚果倒卵形,长约1毫米,有三棱,顶端具喙。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阴湿草丛、沼泽地、溪边等处。我市山区丘陵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集,除去杂质,晒干。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止痛,止血。
【用法用量】尚未查到相关资料。
(10)华东藨草 Scirpus karuisawensis Makino
【药名别名】无。
【药用部位】为藨草属植物华东藨草,药用部位不明。
【植物形态】根状茎短,无匍匐根状茎。秆粗壮,坚硬,高80~150厘米,呈不明显的三棱形,有5~7个节,具基生叶和秆生叶,少数基生叶仅具叶鞘而无叶片,鞘常红棕色,叶坚硬,一般短于秆,宽4~10毫米。叶状苞片1~4枚,较花序长;长侧枝聚伞花序2~4个或有时仅有1个,顶生和侧生,花序间相距较远,集合成圆锥状,顶生长侧枝聚伞花序有时复出,具多数辐射枝,侧生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具5至少数辐射枝;辐射枝一般较短,少数长可达7厘米;小穗5~10个聚合成头状,着生于辐射枝顶端,长圆形或卵形,顶端钝,长5~9毫米,宽3~4毫米,密生许多花;鳞片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端急尖,膜质,长2.5~3毫米,红棕色,背面具1条脉;下位刚毛6条,下部卷曲,白色,较小坚果长得多,伸出鳞片之外,顶端疏生顺刺;花药线形;花柱中等长,柱头3个,具乳头状小突起。小坚果长圆形或倒卵形、扁三棱形,长约1毫米,淡黄色,稍具光泽,具短喙。
【生境分布】生于河旁、溪边近水处或干枯的河底。我市山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不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尿。
【用法用量】尚未查到相关资料。
(11)藨草 Scirpus triqueter L.
【药名别名】野荸荠、光棍草。
【药用部位】为藨草属植物藨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状,细。秆单生,粗壮,高20~90厘米,三棱柱形。叶鞘膜质,仅最上部1枚的顶端具叶片;叶片条形,扁平,长1.3~5.5厘米,宽约2毫米。苞片1,为秆的延长,三棱形,长1.5~7厘米;长侧枝聚伞花序有1~8个三棱形辐射枝;每枝有1~8个小穗;小穗簇生,卵形或矩圆形,长6~12毫米,宽3~7毫米,有多数密生的花;鳞片矩圆形或宽卵形,长3~4毫米,膜质,黄棕色,顶端微缺,有短尖,边缘具疏缘毛;下位刚毛3~5条,与小坚果近等长,全长生倒刺;雄蕊3;柱头2。小坚果倒卵形,平滑,长2~3毫米,平凸状,熟时黑褐色,具光泽。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河边、溪塘边、沼泽地及低洼潮湿处。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功能主治】开胃消食,清热利湿。用于饮食积滞,胃纳不佳,呃逆饱胀,热淋,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
【附注】孕妇及体虚无积滞者慎服。
(12)水葱 Scirpus validus Vahl
【药名别名】葱蒲。
【药用部位】为藨草属植物水葱的全草。
【植物形态】匍匐根状茎粗壮,具许多须根。秆高大,圆柱状,高1~2米,平滑,基部具3~4个叶鞘,鞘长可达38厘米,管状,膜质,最上面一个叶鞘具叶片。叶片线形,长1.5~11厘米。苞片1枚,为秆的延长,直立,钻状,常短于花序,极少数稍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或复出,假侧生,具4~13或更多个辐射枝;辐射枝长可达5厘米,一面凸,一面凹,边缘有锯齿;小穗单生或2~3个簇生于辐射枝顶端,卵形或长圆形,顶端急尖或钝圆,长5~10毫米,宽2~3.5毫米,具多数花;鳞片椭圆形或宽卵形,顶端稍凹,具短尖,膜质,长约3毫米,棕色或紫褐色,基部色淡,背面有铁锈色突起小点,脉1条,边缘具缘毛;下位刚毛6条,等长于小坚果,红棕色,有倒刺;雄蕊3,花药线形,药隔突出;花柱中等长,柱头2,罕3,长于花柱。小坚果倒卵形,双凸状,少有三棱形,长约2毫米。花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于湖边、水边、浅水塘、沼泽地或湿地草丛中。我市分布于阎家河镇。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主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