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科 Rubiaceae
(1)细叶水团花 Adina rubella Hance
【药名别名】水杨梅、水杨柳。
【药用部位】为水团花属植物细叶水团花的根。
【植物形态】落叶小灌木,高1~3米;小枝延长,具赤褐色微毛,后无毛;顶芽不明显,被开展的托叶包裹。叶对生,近无柄,薄革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全缘,长2.5~4厘米,宽8~12毫米,顶端渐尖或短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侧脉5~7对,被稀疏或稠密短柔毛;托叶小,早落。头状花序不计花冠直径4~5毫米,单生、顶生或兼有腋生,总花梗略被柔毛;小苞片线形或线状棒形;花萼管疏被短柔毛,萼裂片匙形或匙状棒形;花冠管长2~3毫米,5裂,花冠裂片三角状,紫红色。果序直径8~12毫米;小蒴果长卵状楔形,长3毫米。花果期5—12月。
【生境分布】生于溪边、沙滩或山谷沟旁。我市黄土岗镇、狮子峰林场、乘马岗镇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挖多年老植株的根,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活血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咳嗽,腮腺炎,咽喉肿痛,肝炎,风湿关节痛,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2)水团花 Adina pilulifera(Lam.)Franch.ex Drake
【药名别名】水杨梅。
【药用部位】为水团花属植物水团花的根、枝叶或花果。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至小乔木,通常高约2米,最高可达5米。枝柔弱,有皮孔。叶对生,纸质,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4~12厘米,宽1.5~3厘米,基部阔楔形,先端长尖而钝;叶柄很短;托叶2裂,长5~7毫米,早落。头状花序小,单生于叶腋,球形,直径约2厘米;总花梗长3~4.5厘米,被粉状小柔毛,中部以下有轮生小苞片5;萼片5,线状长圆形;花冠白色,长漏斗状,被微柔毛,5裂,裂片卵状长圆形,长约1毫米;雄蕊5,花丝短,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花盘杯状,子房下位,2室,花柱丝状,伸出花冠管外。蒴果楔形,长约3毫米;种子多数,长圆形,两端有狭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200~350米的河边、溪边和密林下。我市三河口镇、福田河镇有分布。
【采收加工】根:全年可挖,鲜用或晒干。枝叶:全年可采,切碎。花果:开花时采摘,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根: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发热,肺热咳嗽,腮腺炎,肝炎,风湿关节痛。枝叶:清热祛湿,散瘀止痛,止血敛疮;用于痢疾,肠炎,水肿,痈肿疮毒,湿疹,溃疡不敛,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根,15~30克(鲜品30~60克);果,10~15克;枝叶,15~30克。外用:适量,枝、叶煎水洗;或捣烂外敷。
(3)香果树 Emmenopterys henryi Oliv.
【药名别名】叶上花。
【药用部位】为香果树属植物香果树的根、树皮。
【植物形态】乔木,高达30米。小枝黄褐色,无毛,有皮孔。叶对生,革质,宽椭圆形至宽卵形,长10~16厘米,宽5~10厘米,先端急尖或骤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脉上及脉腋间有淡黄色微柔毛;叶柄长2~5厘米;托叶大,三角形,早落。聚伞花序在顶端排列成大型的圆锥花序;花大,淡黄白色,具梗,长3~5毫米,被疏毛;花萼筒近陀螺状,5裂,裂片圆形或近平截,长约2毫米,有些花具一片白色叶状的变态萼片,卵形,长2~2.5厘米,柄长约2厘米,有明显网脉,并宿存于果上;花冠漏斗状,长约2厘米,先端5裂,裂片长圆形,覆瓦状排列,外被茸毛;雄蕊5;子房椭圆形,下位;花柱长约15毫米。蒴果椭圆形,木质,长3~5厘米,直径1~1.5厘米,有纵棱,成熟时红色,室间分裂成2瓣;种子细小,有宽翅。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林中的湿润肥沃土壤上。我市分布于木子店镇。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温中和胃,降逆止呕。主治反胃,呕吐,呃逆。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
(4)钩藤 Uncaria rhynchophylla(Miq.)Miq.ex Havil.
【药名别名】双钩藤、钩丁。
【药用部位】为钩藤属植物钩藤的带钩茎枝。
【植物形态】落叶木质藤本。小枝四棱柱形,水平开展。叶对生,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5~10厘米,宽3~6厘米,先端极尖,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脉腋间常有束毛,略呈粉白色;叶柄长8~12毫米;托叶2深裂,裂片条状钻形,长6~12毫米;叶腋有曲钩1~2枚。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或数个排列成顶生的总状花序,直径2~2.5厘米;总花梗细长,长2~5厘米,中部着生2枚苞片;花萼长约2厘米,5浅裂;花冠黄色,高脚碟状,长6~7毫米,5裂,裂片外被粉末状柔毛;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柱头棒状。蒴果倒圆锥形,长7~10毫米,直径1.5~2毫米,被疏柔毛。花期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溪边的疏林下。我市顺河镇、夫子河镇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收带钩的嫩枝,剪去无钩的藤茎,晒干,或置锅内蒸后再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不宜久煎或先煎后下),3~12克或入散剂。
(5)猪殃殃 Galium aparine var.tenerum(Gren.et Godr.)Rchb.
【药名别名】锯叶草、拉拉藤。
【药用部位】为拉拉藤属植物猪殃殃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分枝蔓生或攀援状草本,通常高30~90厘米;茎有4棱角;棱上、叶缘、叶脉上均有倒生的小刺毛。叶纸质或近膜质,6~8片轮生,稀为4~5片,带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1~5.5厘米,宽1~7毫米,顶端有针状凸尖头,基部渐狭,两面常有紧贴的刺状毛,常萎软状,干时常卷缩,1脉,近无柄。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少至多花,花小,4数,有纤细的花梗;花萼被钩毛,萼檐近截平;花冠黄绿色或白色,辐状,裂片长圆形,长不及1毫米,镊合状排列;子房被毛,花柱2裂至中部,柱头头状。果干燥,有1或2个近球状的分果爿,直径达5.5毫米,肿胀,密被钩毛,果柄直,长可达2.5厘米,较粗,每一爿有1颗平凸的种子。花期3—7月,果期4—9月。
【生境分布】生于路边、宅旁及荒地。我市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感冒,牙龈出血,急、慢性阑尾炎,尿路感染,水肿,痛经,崩漏,带下,癌症,白血病;外用治乳腺炎初起,痈疖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煎服:30~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绞汁涂患处。
(6)四叶葎 Galium bungei Steud.
【药名别名】岩茜草。
【药用部位】为拉拉藤属植物四叶葎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丛生直立草本,高5~50厘米,有红色丝状根;茎有4棱,不分枝或稍分枝,常无毛或节上有微毛。叶纸质,4片轮生,叶形变化较大,同一株内上部与下部的叶形均不同,卵状长圆形、卵状披针形、披针状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0.6~3.4厘米,宽2~6毫米,顶端尖或稍钝,基部楔形,中脉和边缘常有刺状硬毛,有时两面亦有糙伏毛,1脉,近无柄或有短柄。聚伞花序顶生和腋生,稠密或稍疏散,总花梗纤细,常3歧分枝,再形成圆锥状花序;花小,花梗纤细,长1~7毫米;花冠黄绿色或白色,辐状,直径1.4~2毫米,无毛,花冠裂片卵形或长圆形。果柄纤细,常比果长,长可达9毫米。花期4—9月,果期5月至翌年1月。
【生境分布】生于田畔、沟旁等湿地。我市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食。用于痢疾,尿路感染,小儿疳积,带下,咯血;外用治蛇头疔。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7)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药名别名】山栀、小栀子、红栀。
【药用部位】为栀子属植物栀子的果实。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高0.5~2米,幼枝有细毛。叶对生或三叶轮生,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4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全缘,两面光滑,基部楔形;有短柄;托叶膜质,基部合成一鞘。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大型,白色,极香;花梗极短,常有棱;萼管卵形或倒卵形,上部膨大,先端5~6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冠旋卷,高脚杯状,花冠管狭圆柱形,长约3毫米,裂片5或更多,倒卵状长圆形;雄蕊6,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极短或缺,花药线形。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有翅状纵棱5~8条,长2.5~4.5厘米,黄色,果顶端有宿存花萼。花期5—7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我市西张店有栽培。
【采收加工】果实:9—11月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根: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用治扭挫伤痛。
【用法用量】煎服:6~9克。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附注】本品的根可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煎服,30~60克。
(8)水栀 Gardenia jasminoides var.jortuniana(Lindi.)Hara
【药名别名】大花栀子、红栀、白蟾。
【药用部位】为栀子属植物水栀的果实。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枝绿色,幼枝具垢状毛。叶对生或3叶轮生,具短柄;托叶膜质,基部合生成鞘;叶片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4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全缘,两面光滑。花大,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直径约7厘米,花白色,极香;花萼裂片6,线状;花冠裂片广倒披针形;雄蕊6,花药线形;子房下位,1室,花柱厚,柱头棒状。果实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3~7厘米,直径1~1.5厘米,黄色,纵棱较高,果皮厚,花萼宿存。花期5—7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我市丘陵、乡镇有大面积栽培。
【采收加工】8—1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烘干。
【功能主治】散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黄疸,鼻衄,肾炎水肿,挫伤扭伤。
【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外用:适量,捣烂,可用酒或醋调敷患处。
(9)龙船花 Ixora chinensis Lam.
【药名别名】百日红、红缨树。
【药用部位】为龙船花属植物龙船花的根、茎及花。
【植物形态】灌木,高0.8~2米,无毛;小枝初时深褐色,有光泽,老时呈灰色,具线条。叶对生,有时由于节间距离极短几成4枚轮生,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顶端钝或圆形,基部短尖或圆形;叶柄极短而粗或无;托叶长5~7毫米,基部阔,合生成鞘形,顶端长渐尖,渐尖部分成锥形,比鞘长。花序顶生,多花,具短总花梗;总花梗长5~15毫米,与分枝均呈红色,罕有被粉状柔毛,基部常有小型叶2枚承托;苞片和小苞片微小,生于花托基部的成对;花有花梗或无;萼管长1.5~2毫米,萼檐4裂,裂片极短,长0.8毫米,短尖或钝;花冠红色或红黄色,盛开时长2.5~3厘米,顶部4裂,裂片倒卵形或近圆形,扩展或外反,长5~7毫米,宽4~5毫米,顶端钝或圆形;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长约2毫米,基部2裂;花柱短,伸出冠管外,柱头2,初时靠合,盛开时叉开,略下弯。果近球形,双生,中间有1沟,成熟时红黑色。花期5—7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200~800米山地灌丛中和疏林下。我市城区有盆栽。
【采收加工】根、茎: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花:夏季采收,晒干。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调经,降压。根、茎:用于肺结核咯血,胃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花:主治月经不调,经闭,高血压。
【用法用量】煎服:①根、茎:15~30克;②花:9~15克。
【附注】孕妇忌服。
(10)虎刺 Damnacanthus indicus Gaertn.f.
【药名别名】绣花针、伏牛花。
【药用部位】为虎刺属植物虎刺的根或全株。
【植物形态】具刺灌木,高0.3~1米,具肉质链珠状根;茎上部密集多回二叉分枝,节上托叶腋常生1针状刺;刺长0.4~2厘米。叶常大小叶对相间,大叶长1~3厘米,宽1厘米,小叶长可小于0.4厘米,卵形、心形或圆形,顶端锐尖,边全缘,基部常歪斜;中脉上面隆起,下面凸出,侧脉极细,上面光亮,无毛,下面仅脉处有疏短毛;叶柄长约1毫米,被短柔毛;托叶生于叶柄间,初时呈2~4浅至深裂,后合生成三角形或戟形,易脱落。花两性,1~2朵生于叶腋,2朵者花柄基部常合生,有时在顶部叶腋可6朵排成具短总梗的聚伞花序;花梗长1~8毫米,基部两侧各具苞片1枚;苞片小,披针形;花萼钟状,具紫红色斑纹,几无毛,裂片4,宿存;花冠白色,管状漏斗形,檐部4裂;雄蕊4,着生于冠管上部,花丝短,花药紫红色。核果红色,近球形,直径4~6毫米,具分核2~4。花期3—5月,果期冬季至次年春季。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和丘陵的疏、密林下和石岩灌丛中。我市狮子峰林场有分布。
【采收加工】根或全株: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治痛风,风湿痹痛,痰饮咳嗽,肺痈,水肿,痞块,黄疸,妇女经闭,小儿疳积,荨麻疹,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鲜品30~60克)或入散剂。外用:捣烂外敷或研末撒敷。
(11)伞房花耳草 Hedyotis corymbosa(L.)Lam.
【药名别名】水线草。
【药用部位】为耳草属植物伞房花耳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分枝多的披散草本;茎和枝四棱形,无毛或在棱上被疏短毛。叶对生,近无柄,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1~2厘米,急尖,两面稍粗糙,无侧脉;托叶合生,长1~1.5毫米,顶部有短刺数条。花序腋生,伞房花序式排列,有花2~4朵;总花梗丝状,长5~10毫米,具微小的苞片;花4数,具梗;萼筒球形,被疏柔毛,直径1~1.2毫米,裂片狭三角形,稍短于筒,具毛;花冠白色或淡红色,筒状,长2.2~2.5毫米,裂片矩圆形,长约1毫米;雄蕊内藏。蒴果膜质,球形,直径1.5~1.8毫米,具宿存萼裂片,开裂。种子细小,多数。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溪边、旷地、园圃。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疟疾,肠痈,肿毒,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外用:煎水洗。
(12)白花蛇舌草 Hedyotis diffusa Willd.
【药名别名】蛇舌草。
【药用部位】为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茎纤弱,略带方形或圆柱形,秃净无毛。叶对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5厘米,宽1~3毫米,革质;托叶膜质,基部合生成鞘状,长1~2毫米,顶端有细齿。花单生或2朵生于叶腋,无柄或近于无柄;花萼筒状,4裂,裂片边缘具短刺毛;花冠漏斗形,长约3毫米,纯白色,先端4深裂,秃净;雄蕊4,子房2室,柱头2浅裂呈半球状。蒴果膜质,扁球形,直径2~3毫米,室背开裂,花萼宿存。种子棕黄色,极细小。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路边、沟边或荒地。我市各地有少量分布,其标本为购进药材加工时落下的种子所生。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治肺热喘咳,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痢疾,尿路感染,黄疸,肝炎,盆腔炎,附件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肿瘤;亦可用于消化道癌症。
【用法用量】煎服:30~60克;或捣汁。外用:捣烂敷患处。
(13)纤花耳草 Hedyotis tenellifloa Bl.
【药名别名】虾子草、白花蛇舌草。
【药用部位】为耳草属植物纤花耳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柔弱披散多分枝草本,高15~40厘米,全株无毛;枝的上部方柱形,有4锐棱,下部圆柱形。叶对生,无柄,薄革质,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2~4毫米,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微下延,边缘干后反卷,上面变黑色,密被圆形、透明的小鳞片,下面光滑,颜色较淡;中脉在上面压入,侧脉不明显;托叶长3~6毫米,基部合生,略被毛,顶部撕裂,裂片刚毛状。花无梗,1~3朵簇生于叶腋内,有针形、长约1毫米、边缘有小齿的苞片;萼管倒卵状,长约1毫米,萼檐裂片4,线状披针形;花冠白色,漏斗形,长3~3.5毫米,冠管长约2毫米,裂片长圆形,长1~1.5毫米,顶端钝;雄蕊着生于冠管喉部,花丝长约1.5毫米,花药伸出,长圆形,两端钝,比花丝略短;花柱长约4毫米,柱头2裂,裂片极短。蒴果卵形或近球形,长2~2.5毫米,直径1.5~2毫米,宿存萼檐裂片仅长1毫米,成熟时仅顶部开裂;种子每室多数,微小。花期4—11月。
【生境分布】生于路边、沟边潮湿地。我市分布于五脑山。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癌症,阑尾炎,痢疾;外用治跌打损伤,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9~60克。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14)玉叶金花 Mussaenda pubescens Ait.f.
【药名别名】白纸扇、土甘草、凉口茶。
【药用部位】为玉叶金花属植物玉叶金花的藤和根。
【植物形态】藤状小灌木,小枝蔓延,初时被柔毛,成长后脱落。单叶互生,有短柄,卵状矩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8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尖,边全缘,上面无毛或被疏毛,下面被柔毛;托叶2深裂,裂片条形,被柔毛。夏季开花,聚伞花序,密集多花,着生于枝顶;花黄色,无柄;花萼钟形,被毛,裂片条形,长3~4毫米,其中常有1片扩大成白色叶状,阔卵形或圆形,长2.5~4厘米;花冠长约2厘米,黄色,外被伏柔毛,裂片5,镊合状排列;雄蕊5个,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极短;子房2室,胚珠多数。浆果椭圆形,长8~10毫米,宽6~7.5毫米。花期4—8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200~1500米的山坡、沟谷、溪旁灌丛中。我市狮子峰林场有分布。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凉血解毒。用于中毒,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肾炎水肿,肠炎,子宫出血,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
(15)鸡矢藤 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
【药名别名】鸡屎藤。
【药用部位】为鸡矢藤属植物鸡矢藤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态】藤本,茎长3~5米,无毛或近无毛。叶对生,纸质或近革质,形状变化很大,卵形、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5~9(15)厘米,宽1~4(6)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或截平,有时浅心形,两面无毛或近无毛,有时下面脉腋内有束毛;侧脉每边4~6条,纤细;叶柄长1.5~7厘米;托叶长3~5毫米,无毛。圆锥花序式的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扩展,分枝对生,末次分枝上着生的花常呈蝎尾状排列;小苞片披针形,长约2毫米;花具短梗或无;萼管陀螺形,长1~1.2毫米,萼檐裂片5,裂片三角形,长0.8~1毫米;花冠浅紫色,管长7~10毫米,外面被粉末状柔毛,里面被茸毛,顶部5裂,裂片长1~2毫米,顶端急尖而直,花药背着,花丝长短不齐。果球形,成熟时近黄色,有光泽,平滑,直径5~7毫米,顶冠以宿存的萼檐裂片和花盘;小坚果无翅,浅黑色。花期5—7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缘。我市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采集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食化积,解毒消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痹痛,食积腹胀,小儿疳积,腹泻,痢疾,中暑,黄疸,肝炎,肝脾肿大,咳嗽,瘰疬,肠痈,无名肿毒,脚湿肿烂,烫火伤,湿疹,皮炎,跌打损伤,蛇咬蝎蜇。我市民间有外用治毒蛇咬伤,甚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克,大剂量30~60克或浸酒。外用: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16)东南茜草 Rubia argyi(Levl.et Vant)Hara ex L.A.Lauener et D.K.Ferguson
【药名别名】主线草。
【药用部位】为茜草属植物东南茜草的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茎、枝均有4直棱,或4狭翅,棱上有倒生钩状皮刺,无毛。叶4片轮生,茎生的偶有6片轮生,通常一对较大,另一对较小;叶片纸质,心形至阔卵状心形,有时近圆心形,长0.1~5厘米或过之,宽1~4.5厘米或过之,顶端短尖或骤尖,基部心形,极少近浑圆;边缘和叶背面的基出脉上通常有短皮刺,两面粗糙,或兼有柔毛;基出脉通常5~7条,在上面凹陷,在下面多少凸起;叶柄长通常0.5~5厘米,有时可达9厘米,有直棱,棱上生许多皮刺。聚伞花序分枝成圆锥花序式,顶生和小枝上部腋生,有时结成顶生、带叶的大型圆锥花序,花序梗和总轴均有4直棱,棱上通常有小皮刺,多少被柔毛或有时近无毛;小苞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5~3毫米;花梗稍粗壮;萼管近球形,干时黑色;花冠白色,干时变黑,卵形至披针形,长1.3~1.4毫米,外面稍被毛,花药通常微露出冠管口外;花柱粗短,2裂,柱头2,头状。浆果近球形,成熟时黑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村落周围灌丛中。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秋季挖根,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主治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可参考茜草。
【附注】我市还有“小叶茜草”,因未定种而未予收载。
(17)茜草 Rubia cordifolia L.
【药名别名】活血草、四棱草。
【药用部位】为茜草属植物茜草的根。
【植物形态】草质攀援藤木,长通常1.5~3.5米;根状茎和其节上的须根均红色;茎数至多条,从根状茎的节上发出,细长,方柱形,有4棱,棱上生倒生皮刺,中部以上多分枝。叶通常4片轮生,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0.7~3.5厘米,顶端渐尖,有时钝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齿状皮刺,两面粗糙,脉上有微小皮刺;基出脉3条,极少外侧有1对很小的基出脉。叶柄长通常1~2.5厘米,有倒生皮刺。聚伞花序腋生和顶生,多回分枝,有花十余朵至数十朵,花序和分枝均细瘦,有微小皮刺;花冠淡黄色,干时淡褐色,盛开时花冠檐部直径3~3.5毫米,花冠裂片近卵形,微伸展,长约1.5毫米,外面无毛。果球形,直径通常4~5毫米,成熟时橘黄色。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灌丛中阴湿处。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凉血止血。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于热证出血,经闭腹痛,跌打损伤;配乌贼骨止血力更强。
【用法用量】煎服:3~9克。行血通经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18)白马骨 Serissa serissoides(DC.)Druce
【药名别名】六月雪。
【药用部位】为白马骨属植物白马骨的根或全株。
【植物形态】小灌木,通常高达1米;枝粗壮,灰色,被短毛,后毛脱落变无毛,嫩枝被微柔毛。叶通常丛生,薄纸质,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5~4厘米,宽0.7~1.3厘米,顶端短尖或近短尖,基部收狭成一短柄,除下面被疏毛外,其余无毛;侧脉每边2~3条,上举,在叶片两面均凸起,小脉疏散不明显;托叶具锥形裂片,长2毫米,基部阔,膜质,被疏毛。花无梗,生于小枝顶部,有苞片;苞片膜质,斜方状椭圆形,长渐尖,长约6毫米,具疏散小缘毛;花托无毛;萼檐裂片5,坚挺延伸呈披针状锥形,极尖锐,长4毫米,具缘毛;花冠管长4毫米,外面无毛,喉部被毛,裂片5,长圆状披针形,长2.5毫米;花药内藏,长1.3毫米;花柱柔弱,长约7毫米,2裂,裂片长1.5毫米。花期4—6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边、荒地。我市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4—6月采收茎叶,秋季挖根,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治风湿腰腿痛,痢疾,水肿,目赤肿痛,喉痛,齿痛,妇女带下,痈疽,瘰疬。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鲜品30~60克)。外用: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19)六月雪 Serissa japonica(Thunb.)Thunb.Nov.Gen.
【药名别名】满天星。
【药用部位】为白马骨属植物六月雪的全株。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高可达1米;枝粗壮,灰白色。叶对生,或由于小枝短缩而成丛状,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3厘米,宽7~12毫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渐狭成1短柄,上面中脉、边缘、下面叶脉及叶柄均有白色微毛。花通常数朵簇生于枝顶或叶腋;萼5裂,裂片披针形,边缘有细齿,中肋隆起,长2毫米;花冠白色,漏斗状,筒内喉部有毛,5裂,长约5毫米,花冠管与萼片近等长;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子房下位,2室。核果球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河溪边或丘陵的杂木林内。我市龟山、狮子峰、顺河镇和木子店镇有分布。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用于感冒,咳嗽,牙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慢性肝炎,肠炎,痢疾,小儿疳积,高血压,头痛,偏头痛,风湿关节痛,带下。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
【附注】茎烧灰点眼治眼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