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89.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1)宁波溲疏 Deutzia ningpoensis Rehd.

【药名别名】观音竹、老鼠竹、空心副常山。

【药用部位】为溲疏属植物宁波溲疏的根或叶和果实。

【植物形态】灌木,高1~2.5米;老枝灰褐色,无毛,表皮常脱落;花枝长10~18厘米,具6叶,红褐色,被星状毛。叶厚纸质,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具疏离锯齿或近全缘,上面绿色,疏被4~7辐线星状毛,下面灰白色或灰绿色,密被12~15辐线星状毛,稀具中央长辐线,毛被连续覆盖,侧脉每边5~6条;花枝上叶柄长5~10毫米,其余叶柄长5~10毫米,被星状毛。聚伞状圆锥花序,长5~12厘米,多花,疏被星状毛;花蕾长圆形;花冠直径1~1.8厘米;花梗长3~5毫米;萼筒杯状,裂片卵形或三角形,长、宽均1.5~2毫米,与萼筒均密被10~15辐线星状毛;花瓣白色,长圆形,外面被星状毛,花蕾时内向镊合状排列;外轮雄蕊长3~4毫米,内轮雄蕊较短,两轮形状相同;花丝先端2短齿,齿平展,长不达花药,花药球形,具短柄,从花丝裂齿间伸出;花柱3~4,长约6毫米,柱头稍弯。蒴果半球形,直径4~5毫米,密被星状毛。花期5—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400~1000米的山坡灌木林之溪边、路旁。我市山区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挖根和采果,夏、秋季摘叶,分别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主治小便不利,遗尿,疟疾,疥疮。

【用法用量】根:煎服,9~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

【附注】叶和果尚未查到相关资料。

(2)山梅花 Philadelphus incanus Koehne

【药名别名】鸡骨头、毛叶木通。

【药用部位】为山梅花属植物山梅花的茎叶。

【植物形态】灌木,高1.5~3.5米;一年生枝变无毛。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4~8.5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具小锯齿,两面疏被短伏毛。花序具7~11花;花序轴无毛;花梗长5~10毫米,被短柔毛;花萼外面密被灰白色贴伏的柔毛,裂片4,宿存,三角状卵形,长4~5毫米,先端锐尖,内面边缘被短柔毛;花瓣4,白色,倒卵形或宽倒卵形,长1.3~1.6厘米,先端圆形;雄蕊多数,长达1厘米;子房下位,4室,花柱无毛,上部4裂,柱头棒形。蒴果倒卵形,长7~9毫米,直径4~7毫米。种子长1.5~2.5毫米,具短尾。花期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200~1700米林缘灌丛中。我市分布于盐田河镇。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用于膀胱炎,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煎服:6~9克。

(3)绢毛山梅花 Philadelphus sericanthus Koehne

【药名别名】山腊梅、毛萼山梅花、土常山。

【药用部位】为山梅花属植物绢毛山梅花的根皮。

【植物形态】灌木,高1~3米;二年生小枝黄褐色,表皮纵裂,片状脱落,当年生小枝褐色,无毛或疏被毛。叶纸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具锯齿,齿端具角质小圆点,上面疏被糙伏毛,下面仅沿主脉和脉腋被长硬毛;叶脉稍离基3~5条。总状花序,或分枝成聚伞状排列;花萼褐色,外面疏被糙伏毛;花冠盘状,花瓣白色,外面基部常疏被毛;雄蕊30~35。蒴果倒卵形;种子具短尾。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350~3000米的向阳的溪谷两旁或山坡林缘灌丛中。我市狮子峰林场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治疟疾,头痛,挫伤,腰胁痛,胃气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外用:适量,捣敷。

(4)常山 Dichroa febrifuga Lour.

【药名别名】黄常山、鸡骨常山、蜀漆(叶)。

【药用部位】为常山属植物常山的根及嫩叶。

【植物形态】灌木,高1~2米;小枝圆柱状或稍具四棱,无毛或被稀疏短柔毛,常呈紫红色。叶形状大小变异大,常椭圆形、倒卵形、椭圆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6~25厘米,宽2~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或粗齿,稀波状,两面绿色或一至两面紫色,无毛或仅叶脉被皱卷短柔毛,稀下面被长柔毛,侧脉每边8~10条,网脉稀疏;叶柄长1.5~5厘米,无毛或疏被毛。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有时叶腋有侧生花序,直径3~20厘米,花蓝色或白色;花蕾倒卵形,盛开时直径6~10毫米;花梗长3~5毫米;花萼倒圆锥形,4~6裂;裂片阔三角形,急尖,无毛或被毛;花瓣长圆状椭圆形,稍肉质,花后反折;雄蕊10~20枚,一半与花瓣对生,花丝线形,扁平,初与花瓣合生,后分离,花药椭圆形;花柱4(5~6),棒状,柱头长圆形,子房3/4下位。浆果直径3~7毫米,蓝色,干时黑色;种子长约1毫米,具网纹。花期2—4月,果期5—8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500~1200米的山地沟边湿润处。我市山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根: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枝叶:夏季采集,晒干。

【功能主治】截疟,祛痰。用于疟疾,胸中痰饮积聚。常山还具抗阿米巴、抗钩端螺旋体、解热、催吐等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

【附注】本品有毒。毒性反应为剧吐,现我国疟疾已基本消灭,药物由青蒿素类及西药代替。

(5)中国绣球 Hydrangea chinensis Maxim.

【药名别名】华八仙、伞形绣球。

【药用部位】为绣球属植物中国绣球的根或全株。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小枝、叶柄与花序初时常有伏毛,后变无毛。叶对生,纸质,狭椭圆形至矩圆形,长7~16厘米,宽2.5~4.5厘米,近全缘或上部有稀疏小锯齿,无毛或稍有微毛,叶柄长5~12毫米。伞形花序式的聚伞花序生于顶生叶间,无总花梗,有数对小分枝,略有伏毛,后变无毛;放射花缺或存在,若存在则具4~5枚萼瓣,萼瓣近等大或不等大,卵形至近圆形,最大的1枚长1.5~2.5厘米,沿脉有疏短毛;孕性花白色;花萼无毛,常5裂;花瓣5,离生,扩展;雄蕊10;花柱3~4,子房大半部上位。蒴果卵球形,长4毫米,约一半至四分之三突出于萼筒之上,顶端孔裂,有3~4枚宿存花柱;种子无翅,具细条纹。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300~2000米的山谷溪边疏林或密林中。我市山区丘陵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采集全株,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利尿,抗疟,祛瘀止痛,活血生新。用于跌打损伤,骨折。全株用于肺痨。

【用法用量】尚未查到相关资料,可参照绣球内容。

(6)绣球 Hydrangea macrophylla(Thunb.)Ser.

【药名别名】八仙花、绣球花。

【药用部位】为绣球属植物绣球的根,或叶和花。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小枝粗壮,有明显的皮孔与叶迹。叶大而稍厚,对生,椭圆形至宽卵形,长7~20厘米,宽4~10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除基部外有粗锯齿,无毛或有时背脉上有粗毛,上面鲜绿色,下面黄绿色;叶柄长1~3厘米。伞房花序顶生,球形,直径可达20厘米;花梗有柔毛;花极美丽,白色、粉红色或变为蓝色(栽培品不同花色的变种很多),全部都是不孕花,有4枚萼片;萼片宽卵形或圆形,长1~2厘米。园林与民间常有栽培,变种很多。蒴果未成熟,长陀螺状,连花柱长约4.5毫米,顶端突出部分长约1毫米,约等于蒴果长度的1/3;种子未熟。花期6—8月。

【生境分布】多见于城区栽培。

【采收加工】春、夏季采收。

【功能主治】抗疟,清热解毒。主治疟疾,心热惊悸,烦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克。

【附注】本品有毒。

(7)圆锥绣球 Hydrangea paniculata Sieb.

【药名别名】粉团花、白花丹。

【药用部位】为绣球属植物圆锥绣球的花或根。

【植物形态】花序尖塔形,长达26厘米,花序轴及分枝密被短柔毛;不育花较多,白色;萼片4,阔椭圆形或近圆形,不等大,结果时长1~1.8厘米,宽0.8~1.4厘米,先端圆或微凹,全缘;孕性花萼筒陀螺状,长约1.1毫米,萼齿短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瓣白色,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3毫米,渐尖;雄蕊不等长,长的长达4.5毫米,略短于花瓣,花药近圆形,长约0.5毫米;子房半下位,花柱3,钻状,长约1毫米,直,基部连合,柱头小,头状。蒴果椭圆形,不连花柱长4~5.5毫米,宽3~3.5毫米,顶端突出部分圆锥形,其长约等于萼筒;种子褐色,扁平,具纵脉纹,轮廓纺锤形,两端具翅,连翅长2.5~3.5毫米,其中翅长0.8~1.2毫米,先端的翅稍宽。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溪边及林缘灌丛中或路旁、水沟边。我市山区丘陵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花期采花,秋季挖根,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花:消湿,破血;主治阴囊湿疹。根:主治疟疾,烂喉。

【用法用量】花,7朵煎水洗;根,醋磨汁,涂咽喉患处。

(8)大花圆锥绣球 Hydrangea paniculata var.grandiflora Sieb.

【药名别名】粉团花。

【药用部位】为绣球属植物大花圆锥绣球的花或根。

【植物形态】灌木,小枝褐色,光滑。叶柄长约1厘米;叶片长圆形,长7~10厘米,宽3~5厘米,基部楔形,先端尖,边缘有内弯的细尖锯齿,幼时表面有毛,老时无毛或散生刚伏毛,背面绿色,散生刚伏毛,叶脉密被长柔毛。圆锥花序大,顶生,长14~20厘米,宽约14厘米,花序轴和花梗有短柔毛,不孕花多;萼片4,倒卵形,长7~13毫米,全缘,白色,后变紫色或黄色;能孕花白色,芳香;萼筒近无毛,萼裂片5,广三角形,长约0.5毫米,花瓣5,离生;早落;雄蕊10,不等长;子房半下位,花柱3。蒴果近卵形,长约2毫米,顶端孔裂。种子两端有翅。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城区有栽培。

【采收加工】同圆锥绣球。

【功能主治】同圆锥绣球。

【用法用量】同圆锥绣球。

(9)草绣球 Cardiandra moellendorffii(Hance)Migo

【药名别名】人心药、八仙花、紫阳花。

【药用部位】为草绣球属植物草绣球的根。

【植物形态】落叶亚灌木,高30~60厘米或更高。根茎粗大,淡黄褐色,密生须根。茎不分枝,干后有纵槽纹。叶互生,纸质,椭圆形至倒卵状匙形;形状变化较大,长7~20厘米,宽3~7厘米,基部渐狭成短柄,边缘有粗齿,两面疏生糙伏毛,茎上端的叶常近对生,基部钝而无柄。伞房式圆锥花序顶生;花二型;周围不育花具2枚(稀3枚)萼瓣,萼瓣近相等或一枚稍大,宽卵形至近圆形,纵径1~2厘米,白色;孕性花白色至淡紫色,萼筒疏生伏毛或后变无毛,裂片4~5,细小;花瓣4~5,覆瓦状排列,倒卵形或宽卵形;雄蕊多数;花柱3,子房下位。蒴果卵球形,长2~3毫米,顶端孔裂。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或水沟旁阴湿处,喜阴湿而土地肥沃的砂土。我市山区乡镇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祛瘀消肿。主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隔水炖汁,鲜品12~15克。

(10)扯根菜 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药名别名】水杨柳、赶黄草、水泽兰。

【药用部位】为扯根菜属植物扯根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65(90)厘米。根状茎分枝;茎不分枝,稀基部分枝,具多数叶,中下部无毛,上部疏生黑褐色腺毛。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4~10厘米,宽0.4~1.2厘米,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重锯齿,无毛。聚伞花序具多花,长1.5~4厘米;花序分枝与花梗均被褐色腺毛;苞片小,卵形至狭卵形;花梗长1~2.2毫米;花小型,黄白色;萼片5,革质,三角形,长约1.5毫米,宽约1.1毫米,无毛,单脉;无花瓣;雄蕊10,长约2.5毫米;雌蕊长约3.1毫米,心皮5(6),下部合生;子房5(6)室,胚珠多数,花柱5(6),较粗。蒴果红紫色,直径4~5毫米;种子多数,卵状长圆形,表面具小丘状突起。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400~1400米的山脚下、水沟边及山坡树林下。我市分布于黄土岗镇刘家山。

【采收加工】秋后割取全草晒干。

【功能主治】活血,行水。治经闭,水肿,血崩,带下,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捣烂外敷。

(11)星毛冠盖藤 Pileostegia tomentella Hand.-Mazz.

【药名别名】青棉花藤。

【药用部位】为冠盖藤属植物的全株,也可将其根、茎、叶分别使用。

【植物形态】常绿攀援灌木,长达16米;嫩枝、叶下面和花序均密被淡褐色或锈色星状柔毛,星状毛常为3~6辐线;老枝圆柱形,近无毛,灰褐色。叶革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稀倒披针形,长5~10(18)厘米,宽2.5~5(8)厘米,先端急尖或阔急尖,尖头突出,基部圆形或近叶柄处稍凹入呈心形,稀小枝最上两叶宽楔形,边近全缘或近顶端具三角形粗齿或不规则波状,背卷,嫩叶上面疏被星状毛,以后脱落,干时灰绿色或黄绿色,下面密被毛,以叶脉上被毛较密,侧脉每边8~13条;叶柄长1.2~1.5厘米。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长和宽均10~25厘米;苞片线形或钻形,长5~10毫米,宽1~2毫米,被星状毛;花白色;花梗长约2毫米;萼筒杯状,高约2毫米,裂片三角形,疏被星状毛;花瓣卵形,长约2毫米,早落,无毛;雄蕊8~10,花丝长5~6毫米;花柱长约1.5毫米,柱头圆锥状,4~6裂,被毛。蒴果陀螺状,平顶,直径约4毫米,被稀疏星状毛,具宿存花柱和柱头,具棱,暗褐色;种子细小,连翅长约2毫米,棕色。花期3—8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300~1200米的岩石上或石岸中。我市平堵山有分布。

【采收加工】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强筋壮骨。用于腰腿酸痛,跌扑闪挫,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克。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12)虎耳草 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

【药名别名】石荷叶、耳草。

【药用部位】为虎耳草属植物虎耳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4~45厘米,有细长的匍匐茎。叶数个全部基生或有时1~2生茎下部;叶片肾形,长1.7~7.5厘米,宽2.4~12厘米,不明显的9~11浅裂,边缘有齿,两面有长伏毛,下面常红紫色或有斑点;叶柄长3~21厘米,与茎都有伸展的长柔毛。圆锥花序稀疏;花梗有短腺毛;花不整齐;萼片5,稍不等大,卵形,长1.8~3.5毫米;花瓣5,白色,3个小,卵形,长2.8~4毫米,有红斑点,下面2个大,披针形,长0.8~1.5厘米;雄蕊10;心皮2,合生。种子卵形,具瘤状突起。花期6—7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山谷阴湿处、小溪旁或岩石上,也有栽培。我市山区丘陵地带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小儿发热,咳嗽气喘;外用治中耳炎,耳廓溃烂,疔疮,疖肿,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外用:捣汁滴耳或煎水熏洗。

(13)钻地风 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um Oliv.

【药名别名】追地枫、桐叶藤、利筋藤。

【药用部位】为钻地风属植物钻地风的根及藤茎。

【植物形态】落叶木质藤本,以气根攀援,长至4米以上。叶对生;叶柄长达8厘米;叶片卵圆形至阔卵圆形,长8~15厘米,宽5~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至心形,全缘或上半部疏生小齿,质厚,下面叶脉有细毛或近无毛;伞房式聚伞花序顶生;花二型;周边为不育花,仅具一片大型萼片,狭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4~6厘米,宽约3厘米,先端短尖,乳白色,老时棕色,萼片柄细弱,长2~4厘米;能育小花,萼片4~5;花瓣4~5,白色;雄蕊10;花柱1。蒴果陀螺状,长约6毫米,有10肋。种子多数,线形,长2~3毫米,浅褐色。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200~2000米的山谷、山坡密林或疏林中,常攀援于岩石或乔木上。我市狮子峰林场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分别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活血。用于风湿筋骨痛,四肢关节酸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或浸酒。

(14)赤壁木 Decumaria sinensis Oliv.

【药名别名】赤壁草、赤壁藤、十出花。

【药用部位】为赤壁木属植物赤壁木的叶或全株。

【植物形态】攀援灌木,长2~5米;小枝圆柱形,灰棕色,嫩枝疏被长柔毛,老枝无毛,节稍肿胀。叶薄革质,倒卵形、椭圆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边全缘或上部有时具疏离锯齿或波状,近无毛或嫩叶疏被长柔毛,侧脉每边4~6条,常纤细而不明显;叶柄长1~2厘米。伞房状圆锥花序;花序梗长1~3厘米,疏被长柔毛;花白色,芳香;花梗长5~10毫米,果期更长,疏被长柔毛;萼筒陀螺形,高约2毫米,无毛,裂片卵形或卵状三角形;花瓣长圆状椭圆形;雄蕊20~30,花丝纤细。蒴果钟状或陀螺状,长约6毫米,直径约5毫米,先端截形,具宿存花柱和柱头,暗褐色,有隆起的脉纹或条棱10~12;种子细小,两端尖,长约3毫米,有白翅。花期3—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600~1300米的山坡岩石缝的灌丛中。我市山区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全株,洗净切片,晒干。叶,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叶:清热解毒,消肿消炎,止血。全株:祛风湿,强筋骨。

【用法用量】尚未查到相关资料。

(15)冰川茶藨 Ribes glaciale Wall.

【别名药名】燕子树、奶浆子。

【药用部位】为茶藨子属植物冰川茶藨的叶。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2~3米;小枝深褐灰色或棕灰色,皮长条状剥落,嫩枝红褐色,无毛或微具短柔毛,无刺。叶长卵圆形,稀近圆形,长3~5厘米,宽2~4厘米,基部圆形或近截形,上面无毛或疏生腺毛;下面无毛或沿叶脉微具短柔毛,掌状3~5裂,顶生裂片三角状长卵圆形,先端长渐尖,比侧生裂片长2~3倍,侧生裂片卵圆形,先端急尖,边缘具粗大单锯齿,有时混生少数重锯齿;叶柄长1~2厘米,浅红色,无毛,稀疏生腺毛。花单性,雌雄异株,组成直立总状花序;花红褐色。果实近球形或倒卵状球形,直径5~7毫米,红色,无毛。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900~3000米的山坡或山谷丛林及林缘或岩石上。我市分布于狮子峰林场。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尚未查到相关资料。

(16)华茶藨 Ribes fasciculatum var.chinense Maxim.

【药名别名】茶刺泡、华蔓茶藨子。

【药用部位】为茶藨子属植物华茶藨的根。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1~2米;枝细长,灰棕色,小枝幼时有细毛。叶卵圆形,长4~11厘米,宽4~10厘米,3~5裂,中央裂片宽卵形或长椭圆形,较侧裂片稍长,先端急尖,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有不整齐的粗齿,叶两面被短柔毛或上面近无毛,叶柄长1~3厘米,被短柔毛。花雌雄异株,数个簇生,黄绿色,花梗长5~8毫米。浆果近球形,红褐色,直径6~9毫米,顶端有宿存的花萼。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700~1300米的山坡林下、林缘或石质坡地。我市狮子峰林场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补气升阳,养血调经。用于气血双亏证,月经不调,痛经诸证。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

【附注】①本品药用资料摘自《天目山药用植物志》。②其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糖类和有机酸等,尤其维生素C含量较高,主要供制作果酱、果酒及饮料等。果味酸,可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