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科 Taxaceae

48.红豆杉科 Taxaceae

(1)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

【药名别名】紫杉、红豆树。

【药用部位】为红豆杉属植物红豆杉的根皮和种子或全株。

【植物形态】乔木,高达30米,树皮灰褐色、红褐色或暗褐色,裂成条片脱落;大枝开展,一年生枝绿色或淡黄绿色,秋季变成绿黄色或淡红褐色,二、三年生枝黄褐色、淡红褐色或灰褐色;冬芽黄褐色、淡褐色或红褐色,有光泽,芽鳞三角状卵形,背部无脊或有纵脊。叶排列成两列,条形,微弯。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黄绿色,中脉带上有密生均匀而微小的圆形角质乳头状突起点,常与气孔带同色,稀色较浅。雄球花淡黄色。种子生于杯状红色肉质的假种皮中,间或生于近膜质盘状的种托之上,常呈卵圆形,上部常具二钝棱脊,先端有突起的短钝尖头,种脐近圆形,稀三角状圆形。花期3—4月,果子11—12月成熟。

【生境分布】为耐荫树种,抗寒性强,散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山地林中。我市分布于张家畈镇,市区将其作盆栽。

【采收加工】春、夏、秋季采收,晒干。

【功能主治】根皮:治腹胀。种子:治食积,蛔虫病。其提取物紫杉醇有抗癌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种子9~18克炒熟,水煎服。紫杉醇供静脉注射或胶囊内服。

【附注】本植物有毒,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2)南方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Lemee et Levl.)Cheng et L.K.Fu

【药名别名】红榧。

【药用部位】为红豆杉属植物南方红豆杉的种子或全株。

【植物形态】本变种与红豆杉的区别主要在于叶常较宽长,多呈弯镰状,上部常渐窄,先端渐尖,下面中脉带上无角质乳头状突起点,或局部有成片或零星分布的角质乳头状突起点,或与气孔带相邻的中脉带两边有一至数条角质乳头状突起点,中脉带明晰可见,其色泽与气孔带相异,呈淡黄绿色或绿色,绿色边带亦较宽而明显;种子通常较大,微扁,多呈倒卵圆形,上部较宽,稀柱状矩圆形,长7~8毫米,直径5毫米,种脐常呈椭圆形。

【生境分布】常生长于山脚腹地较为潮湿处。我市的狮子峰林场、三河口镇、宋埠镇和张家畈镇有栽培。

【采收加工】冬季采集种子,全株于春、夏、秋季采集,晒干。

【功能主治】种子治食积,蛔虫病。其他部位可提取具抗癌的活性成分,治疗癌症。

【用法用量】种子:9~18克,炒熟,水煎服。

【附注】本植物有毒,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3)巴山榧树 Torreya fargesii Franch.

【药名别名】榧子、榧树、紫柏。

【药用部位】为榧树属植物巴山榧树的种子。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高达12米;树皮深灰色,不规则纵裂;一年生枝绿色,二、三年生枝黄绿色或黄色,稀淡褐黄色。叶条形,稀条状披针形,通常直,稀微弯,长1.3~3厘米,宽2~3毫米,先端微凸尖或微渐尖,具刺状短尖头,基部微偏斜,宽楔形,上面亮绿色,无明显隆起的中脉,通常有两条较明显的凹槽,延伸不达中部以上,稀无凹槽,下面淡绿色,中脉不隆起,气孔带较中脉带为窄,干后呈淡褐色,绿色边带较宽,约为气孔带的一倍。雄球花卵圆形,基部的苞片背部具纵脊,雄蕊常具4个花药,花丝短,药隔三角状,边具细缺齿。种子卵圆形、圆球形或宽椭圆形,肉质假种皮微被白粉,直径约1.5厘米,顶端具小凸尖,基部有宿存的苞片;骨质种皮的内壁平滑;胚乳周围显著地向内深皱。花期4—5月,种子9—10月成熟。

【生境分布】常生于酸性土壤,土层肥厚、利水处。我市狮子峰林场、康王寨有分布。

【采收加工】果实成熟时采集,晒干。

【功能主治】杀虫,消食积。

【用法用量】尚未查到具体资料,可参照同属植物香榧。

【附注】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4)香榧 Torreya grandis Fort.ex Lindl.

【药名别名】榧子、榧树。

【药用部位】为榧树属植物榧树的干燥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乔木,高达25米,胸径55厘米;树皮浅黄灰色、深灰色或灰褐色,不规则纵裂;一年生枝绿色,无毛,二、三年生枝黄绿色、淡褐黄色或暗绿黄色,稀淡褐色。叶条形,列成两列,通常直,长1.1~2.5厘米,宽2.5~3.5毫米,先端凸尖,上面光绿色,无隆起的中脉,下面淡绿色,气孔带常与中脉带等宽,绿色边带与气孔带等宽。雄球花圆柱状,长约8毫米,基部的苞片有明显的背脊,雄蕊多数,各有4个花药,药隔先端宽圆有缺齿。种子椭圆形、卵圆形、倒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4.5厘米,直径1.5~2.5厘米,成熟时假种皮淡紫褐色,有白粉,顶端微凸,基部具宿存的苞片,胚乳微皱;初生叶三角状鳞形。花期4月,种子翌年10月成熟。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400米以下的温暖湿润的黄壤、红壤及黄褐壤土的混交林中。我市龟山、盐田河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摘,除去肉质外皮,取出种子,晒干。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润燥通便。用于钩虫病,蛔虫病,绦虫病,小儿疳积,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或入丸、散。

【附注】本品即《中国药典》收载的榧子,亦为著名干果;其植物是我国特有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