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

130.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

(1)木半夏 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

【药名别名】牛奶子树、卢豆。

【药用部位】为胡颓子属植物木半夏的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直立灌木,高2~3米,通常无刺,稀老枝上具刺;幼枝细弱伸长,密被锈色或深褐色鳞片,稀具淡黄褐色鳞片,老枝粗壮,圆柱形,鳞片脱落,黑褐色或黑色,有光泽。叶膜质或纸质,椭圆形或卵形,长3~7厘米,宽1.2~4厘米,顶端钝尖或骤渐尖,基部钝形,全缘,上面幼时具白色鳞片或鳞毛,叶柄锈色,长4~6毫米。花白色,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常单生于新枝基部叶腋;花梗纤细,长4~8毫米;萼筒圆筒形,长5~6.5毫米,在裂片下面扩展,在子房上收缩,裂片宽卵形,长4~5毫米,顶端圆形或钝形,内面具极少数白色星状短柔毛,包围子房的萼管卵形,深褐色,长约1毫米;雄蕊着生于花萼筒喉部稍下面,花丝极短,花药细小,矩圆形,长约1毫米,花柱直立。果实椭圆形,长12~14毫米,密被锈色鳞片,成熟时红色;果梗在花后伸长,长15~49毫米。花期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丛中。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果实:6—7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治跌打损伤,哮喘,痢疾,痔疮。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

【附注】木半夏根:行气活血,止泻,敛疮。用于跌打损伤,虚弱劳损,泻痢,肝炎,恶疮疥癞。用法用量:煎服,9~24克;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汤洗。

(2)长叶胡颓子 Elaeagnus bockii Diels

【药名别名】马鹊树、牛奶子。

【药用部位】为胡颓子属植物长叶胡颓子的根和枝叶或果实。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高1~3米。枝开展,常具粗壮的刺,幼枝密被锈色或褐色鳞片,叶互生,叶柄长4~8毫米;叶片纸质或近革质,狭长圆形,长3~9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或微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略反卷,上面幼时被褐色鳞片,成熟后脱落,下面银白色,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花银白色,杂有褐色鳞片,常5~7花簇生于叶腋短小枝上成伞形总状花序,每花基部有1苞片,早落;花梗长1~5毫米,萼筒圆筒形或漏斗状圆筒形,长4~7毫米,裂片4,卵状三角形,长2~3毫米;雄蕊4,花丝极短,长0.6毫米,花药长圆形;花柱直立,顶端弯曲,密被淡白色星状柔毛。果实短长圆形,长9~10毫米,幼时被银白色鳞片,成熟时红色,果梗长4~6毫米。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4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600~2100米的向阳山坡灌丛中。我市狮子峰、龟山镇有分布。

【采收加工】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枝叶随采随用;果实成熟时采收。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活血止痛。用于咳嗽气喘,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牙痛,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果实15~30克;枝叶、根30~60克。

(3)蔓胡颓子 Elaeagnus glabra Thunb.

【药名别名】藤胡颓子、羊奶果、桂香柳。

【药用部位】为胡颓子属植物蔓胡颓子的果实、根和叶。

【植物形态】常绿蔓生或攀援灌木,高达6米。无刺,稀具刺;幼枝密被锈色鳞片。单叶互生,叶柄长5~8毫米;叶片革质或薄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被褐色鳞片。花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常3~7朵密生于叶腋短小枝上成伞形总状花序;萼筒漏斗形,长4.5~5.5毫米,裂片长2.5~3毫米;雄蕊的花丝长不超过1毫米;花柱细长,无毛,先端弯曲。果实长圆形,稍有汁,长14~19毫米,被锈色鳞片,成熟时红色。花期9—11月,果期翌年4—5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的灌丛中。我市狮子峰、龟山镇有分布。

【采收加工】果实:春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鲜用或晒干。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果实:收敛止泻,止痢;治肠炎,腹泻,痢疾。根:清热,利湿,消肿,止血;治痢疾,水泻,风湿痹痛,肝炎,胃病,吐血,跌打肿痛。叶:止咳平喘,治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煎服:果实9~18克,根15~30克;叶10~15克或研末,每次1.5~5克。

(4)胡颓子 Elaeagnus pungens Thunb.

【药名别名】羊奶子、正月芦豆。

【药用部位】为胡颓子属植物胡颓子的果实、根和叶。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高达4米,通常具刺。枝开展,小枝褐色。叶厚革质,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边缘通常波状,上面初有鳞片,后即脱落。下面初具银白色鳞片,后渐变褐色鳞片;叶柄长6~12毫米,褐色。花1~3朵或4朵簇生,银白色,下垂,长约1厘米,有香气;花被筒圆筒形或漏斗形,筒部在子房上部突狭细,先端4裂;雄蕊4,子房上位,花柱无毛,柱头不裂。果实椭圆形,长约1.5厘米,被锈色鳞片,成熟时棕红色。花期10—11月,果熟期翌年5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缘、山坡灌丛中。我市各地都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季采叶,四季采根,立夏果实成熟时采果,分别晒干。

【功能主治】根:祛风利湿,行瘀止血;用于传染性肝炎,小儿疳积,风湿关节痛,咯血,吐血,便血,跌打损伤。果实:消食止痢。叶:止咳平喘;用于支气管炎,咳嗽,哮喘。

【用法用量】果实:煎服,9~15克。根:煎服,9~15克(鲜品30~60克),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叶:煎服,9~15克;或研末,每次2~3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附注】本植物现有人工栽培。

(5)佘山胡颓子 Elaeagnus argyi Levl.

【药名别名】羊奶子、佘山羊奶子。

【药用部位】为胡颓子属植物佘山胡颓子的根。

【植物形态】半落叶或常绿灌木,高达3米。通常具刺,小枝近90°角开展,幼枝被淡黄色鳞片,稀被红棕色鳞片,老枝灰黑色;芽棕红色。叶大小不等,发于春秋两季,薄纸质或膜质,春叶长1~4厘米,宽0.8~2厘米,秋叶长6~10厘米,宽3~5厘米,两端钝圆,上面幼时被白色鳞毛,下面幼时被星状毛和鳞毛,老时仅被白色鳞片,侧脉8~10对,上面凹下,边缘网结;叶柄黄褐色,长5~7毫米。花无毛,淡黄色或泥黄色,被银白色或淡黄色鳞片,质厚,下垂或开展,常5~7花簇生于新枝基部成伞形总状花序。花梗长3毫米,萼筒漏斗状圆筒形,长5.5~6毫米,在裂片之下扩大,于子房之上缢缩,裂片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2毫米,内面疏生柔毛;花丝极短,花柱直立,无毛。果倒卵状长圆形,长1.3~1.5厘米,直径6毫米,幼时被银白色鳞片,熟时红色;果柄长0.8~1厘米。花期1—3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00~300米林下、路边和村旁。我市各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利湿退黄,解毒。用于咳喘,黄疸型肝炎,风湿痹痛,痈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

(6)披针叶胡颓子 Elaeagnus lanceolata Warb.

【药名别名】盐匏藤、小羊奶子树。

【药用部位】为胡颓子属植物披针叶胡颓子的根、叶和果实。

【植物形态】常绿直立或蔓生灌木,高达4米。无刺或老枝具粗而短的刺,幼枝密被淡黄褐色或银白色鳞片,老枝灰色或灰黑色,圆柱形;芽锈色。叶革质,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5~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上面幼时被褐色鳞片,下面被银白色鳞片和鳞毛,侧脉8~12对,成45°角,下面不明显;叶柄长5~7毫米。花淡黄白色,下垂,密被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和鳞毛,常3~5花簇生于叶腋成短总状花序。花梗长3~5毫米,萼筒圆筒形,长5~6毫米,在子房之上缢缩,裂片宽三角形,长2.5~3毫米,内面疏生白色星状毛,花丝极短或几无花丝,花药椭圆形,花柱直立,无毛或散生星状毛,柱头长2~3毫米,达萼裂片2/3。果椭圆形,长1.2~1.5厘米,直径5~6毫米,密被褐色和银白色鳞片,熟时红黄色;果柄长3~6毫米。花期8—10月,果期翌年4—5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600~2500米的山地林中或林缘。我市主要分布于狮子峰。

【采收加工】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四季可采,晒干或鲜用。果实:成熟时采集,晒干。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疏风止咳,温肾缩尿。主治跌打骨折,劳伤,风寒咳嗽,小便失禁。果实药用,可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7)宜昌胡颓子 Elaeagnus henryi Warb.Apud Diels

【药名别名】红鸡踢香、牛奶子。

【药用部位】为胡颓子属植物宜昌胡颓子的根和茎叶。

【植物形态】常绿直立灌木,高达5米。棘刺粗短,生于叶腋,稍弯曲;幼枝被鳞片。叶革质,宽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6~15厘米,幼时被褐色鳞片,先端骤渐尖,基部圆钝,上面深绿色,下面银白色,密被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侧脉5~7对,网脉在上面不明显;叶柄粗,长0.8~1.5厘米。花淡白色,质厚,密被鳞片,1~5花生于叶腋短枝成总状花序。花梗长2~5毫米,萼筒圆筒状漏斗形,长6~8毫米,在裂片之下扩展,向下渐窄,在子房之上略缢缩,裂片三角形,长1.2~3毫米,内面具白色星状柔毛和少数褐色鳞片;雄蕊4,花丝极短;花柱无毛,连柱头长7~8毫米,稍超过雄蕊。果长圆形,长1.8厘米,幼时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熟时红色;果核内面具丝状绵毛;果柄长5~8毫米。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4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450~2300米的疏林或灌丛中。我市主要分布于狮子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其中根洗净切片。

【功能主治】茎叶:散瘀消肿,接骨止痛,平喘止咳;主治跌打肿痛,骨折,风湿骨痛,哮喘。根:清热利湿,止咳,止血;主治风湿腰痛,咳喘,痢疾,吐血,血崩,痔血,恶疮。

【用法用量】根:煎服,9~15克;外用,水煎洗。茎叶:煎服,9~15克;外用,捣碎,酒炒敷。

(8)星毛胡颓子 Elaeagnus stellipila Rehd.

【药名别名】星毛羊奶子、羊奶子。

【药用部位】为胡颓子属植物星毛胡颓子的根、叶或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或半落叶灌木。无刺或老枝具刺,幼枝密被褐色或灰色星状茸毛,芽具星状茸毛。叶厚纸质,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5厘米,先端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幼时被白色星状毛,下面密被淡白色星状毛,有时具鳞片或鳞毛,侧脉4~5对;叶柄具星状茸毛,长2~4毫米。花淡白色,被银白色和散生褐色星状茸毛,1~3朵生于新枝基部叶腋;花梗极短,萼筒圆筒形,微具4棱,长5~7毫米,在子房之上缢缩,裂片卵状三角形或披针形,长3~4.5毫米;雄蕊4,花柱直立,几无毛或疏被星状毛,不超过雄蕊。果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1.6厘米,具褐色鳞片,熟时红色;果柄长0.5~2毫米。花期3—4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500~1200米的向阳丘陵地区、溪边矮林中或路边、田边。我市主要分布于张家畈镇、狮子峰等地。

【采收加工】根:夏、秋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叶、果实:晒干。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清热利湿。主治跌打肿痛,痢疾。(或参考胡颓子)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参考胡颓子)

(9)牛奶子 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

【药名别名】剪子果。

【药用部位】为胡颓子属植物牛奶子的根、叶和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达4米,具长1~4厘米的刺,小枝甚开展,多分枝,幼枝密被银白色及黄褐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灰黑色;芽银白色或褐色至锈色。叶纸质或膜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1~3.2厘米,先端钝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上面幼时具白色星状毛或鳞片,下面密被银白色和少量褐色鳞片,侧脉5~7对;叶柄银白色,长5~7毫米。花较叶先开放,芳香,黄白色,密被银白色盾形鳞片,常1~7花簇生于新枝基部,单生或成对生于幼叶叶腋;花梗长3~6毫米,白色;萼筒漏斗形,长5~7毫米,在裂片下扩展,向基部渐窄,在子房之上略缢缩,裂片卵状三角形,长2~4毫米,内面几无毛或疏生星状毛;花丝极短,花柱直立,疏生白色星状毛和鳞片,柱头侧生。果近球形,长5~7毫米,幼时绿色,被银白色或褐色鳞片,熟时红色;果柄粗,长0.4~1厘米。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20~300米的向阳的林缘、灌丛中。我市分布于顺河镇、张家畈镇。

【采收加工】根:夏、秋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叶、果实: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利湿解毒。主治肺热咳嗽,泄泻,痢疾,淋证,带下,崩漏,乳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或叶,15~30克,果实,3~9克。

(10)密花胡颓子 Elaeagnus conferta Roxb.

【药名别名】卢豆、羊奶果。

【药用部位】为胡颓子属植物密花胡颓子的根、叶和果实。

【植物形态】常绿攀援灌木,无刺;幼枝稍扁,密被银白色或灰黄色鳞片;老枝灰黑色。叶纸质,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6~16厘米,宽3~6厘米,先端钝尖或骤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上面幼时被银白色鳞片,成熟后脱落,干燥后深绿色,下面密被银白色和散生淡褐色鳞片,侧脉5~7对,两面明显;叶柄长0.8~1厘米。花银白色,密被鳞片或鳞毛,多花簇生于叶腋成伞形短总状花序,比叶柄短;每花基部具1小苞片;苞片线形,黄色,长2~3毫米。花梗长不及1毫米;萼筒坛状钟形,长3~4毫米,在裂片之下缢缩,在子房之上缢缩,裂片卵形,长2.5~3毫米,内面散生白色星状柔毛;花丝与花药几等长;花柱疏生白色星状毛,稍超过雄蕊,达裂片中部。果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2~4厘米,直立,熟时红色;果柄粗短。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2—3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50~1500米的热带密林中。我市主要分布于狮子峰。

【采收加工】春季采果,晒干;夏、秋季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叶:止咳平喘,收敛止泻;主治哮喘,虚咳,慢性支气管炎。根:用于跌打肿痛,风湿疼痛,咽喉肿痛。果:收敛止泻,健脾消食。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

(11)绿叶胡颓子 Elaeagnus viridis Serv.

【药名别名】羊奶子。

【药用部位】为胡颓子属植物绿叶胡颓子的根。

【植物形态】常绿小灌木,高约2米,具刺,刺纤细,长约10毫米;幼枝密被锈色鳞片,老枝脱落,黑色。叶薄革质或纸质,椭圆形,长2.5~4.5厘米,宽1.2~2.6厘米,两端急尖,上面幼时被褐色鳞片,成熟后脱落,深绿色,下面淡白色,被鳞片,侧脉6~7对,与中脉开展成45°角;叶柄锈色,长5~7毫米。花白色,下垂,密被鳞片,花梗长2~3毫米;花萼筒短圆筒形,长4.5~5毫米,裂片4,宽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2.5毫米,顶端渐尖,内面具短柔毛;雄蕊4,花丝极短;花柱被白色星状短柔毛,顶端微弯曲,超过雄蕊,达裂片1/3,长5.5毫米。果实未见,花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500~1200米的向阳沙质土壤的灌丛中。我市狮子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挖根,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主治慢性胃炎,腹痛腹泻,支气管炎,肾结石。

【用法用量】煎服:9~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