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科 Auriculariaceae

4.木耳科 Auriculariaceae

(1)黑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ood

【药名别名】黑耳、耳子。

【药用部位】为木耳属真菌黑木耳的干燥子实体。

【植物形态】子实体形如人耳,直径约10厘米。内面呈暗褐色,平滑;外面淡褐色,密生柔软的短毛。湿润时呈胶质,干燥时带革质。不同大小的子实体簇生一丛,上表面子实层中的担子埋于胶质中,担子分隔,通常由4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有1孢子梗伸出,孢子梗顶端各生1担孢子。

【生境分布】常生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我市的三河口、龟山等山区乡镇已进行大量栽培。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晒干。

【功能主治】补气血,润肺,止血。用于气虚血亏,四肢搐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崩漏,高血压,便秘。

【用法用量】煎汤或炖服,每次3~10克。

(2)毛木耳 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Sacc.

【药名别名】木耳、黄背木耳。

【药用部位】为木耳属真菌毛木耳的子实体。

【植物形态】子实体初期杯状,渐变为耳状至叶状,胶质、韧,干后软骨质,大部平滑,基部常有皱褶,直径10~15厘米,干后强烈收缩。不孕面灰褐色至红褐色,有茸毛,无色,仅基部带褐色。子实层面紫褐色至近黑色,平滑并稍有皱纹,成熟时上面有白色粉状物,即孢子。孢子无色,肾形。子实体较木耳厚,不孕面茸毛浓密、较长。

【生境分布】生于枯朽阔叶树上。本标本为城区野生。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润肺止咳,止血,降压,抗癌。主治气虚血亏,肺虚久咳,咯血,衄血,血痢,痔疮出血,妇女崩漏,高血压,眼底出血,子宫颈癌,阴道癌,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或炖汤,或烧炭存性研末。

【附注】虚寒溏泻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