槭树科 Aceraceae
(1)青榨槭 Acer davidii Franch.
【药名别名】青皮柳、清渣子树。
【药用部位】为槭属植物青榨槭的根皮。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10~15米;树皮暗褐色或灰褐色,常纵裂成蛇皮状。叶纸质,卵形或长卵形,长6~14厘米,宽4~9厘米,顶端锐尖或渐尖,基部近心形或圆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锯齿,嫩时沿叶脉有褐色短柔毛,后变无毛。总状花序顶生,下垂;花绿黄色,雄花与两性花同株,雄花9~12朵,花序及花梗都较短;两性花常15~30朵,花序长7~12厘米,花梗长1~1.5厘米;萼片5,雄蕊8;子房有红褐色短柔毛。翅果黄褐色,长2.5~2.8厘米,张开成钝角或近水平。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900~1700米山坡林中。我市山区乡镇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根和树皮,分别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消食健脾。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跌打瘀痛,泄泻,痢疾,小儿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研末,3~6克;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
(2)五裂槭 Acer oliverianum Pax
【药名别名】阿氏槭、三裂槭、五角枫。
【药用部位】为槭属植物五裂槭的根皮。
【植物形态】落叶小乔木,高4~7米;树皮平滑,淡绿色或灰褐色,常有蜡粉;小枝细瘦,无毛或微有短柔毛。叶对生,纸质,近圆形,长4~8厘米,宽5~9厘米,基部近心形或近截形,顶端锐尖,常5裂,深达叶片的1/3或1/2,上面黄绿色,下面淡绿色,脉腋有丛毛,叶脉两面显著;叶柄无毛或近顶端微有短柔毛。伞房花序,杂性花;萼片5,花瓣5,白色;雄蕊8,在雄花中的较花瓣长,在两性花中的较短;花盘微裂;子房有长柔毛,花柱无毛,柱头2裂,反卷。翅果长3~3.5厘米,成下垂的伞房果序,果翅张开近于水平。花期5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200~1800米山坡、路边或杂木林中。我市龟山、三河口等乡镇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用于扭伤,骨折,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干品10~15克,鲜者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
(3)元宝槭 Acer truncatum Bunge
【药名别名】平基槭、元宝枫、五角枫。
【药用部位】为槭属植物元宝槭的根皮。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8~12米,胸径60~180厘米。树冠近球形,树皮黄褐色或深灰色,纵裂;一年生的嫩枝绿色,后渐变为红褐色或灰棕色,无毛;冬芽卵形。单叶,宽长圆形,长5~10厘米,宽6~15厘米,掌状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有时裂片上半部又侧生2小裂片,叶基部截形或近心形,掌状脉5,两面光滑或仅在脉腋间有簇毛;叶柄长2.5~7厘米。花杂性同株,常6~10花组成顶生的伞房花序;萼片黄绿色,长圆形;花瓣黄色或白色,长圆状卵形;雄蕊4~8,生于花盘内缘;花盘边缘有缺凹。翅果连翅长2.5厘米左右,果体扁平,有不明显的脉纹,翅宽约1厘米,长与果体相等或略短;果柄长约2厘米,两果翅开张成直角或钝角。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常生于海拔400~2000米的山坡林中。我市小漆园、龟山及三河口镇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主治腰背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或浸酒,9~15克。
(4)茶条槭 Acer ginnala Maxim.
【药名别名】鸡枫、茶条芽、茶叶槭。
【药用部位】为槭属植物茶条槭的幼芽。
【植物形态】落叶大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米。树皮灰褐色。幼枝绿色或紫褐色,老枝灰黄色。单叶对生,纸质,卵形或长卵状椭圆形,长5~9厘米,宽3~6厘米,通常3裂或不明显5裂,或不裂,中裂片特大而长,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为不整齐疏重锯齿,近基部全缘;叶柄细,长1.5~4厘米。花杂性同株,顶生伞房花序,多花;萼片5,边缘有长柔毛;花瓣5,白色;雄蕊8,着生于花盘内部,淡绿色或带黄色。翅果深褐色,长2.5~3厘米;小坚果扁平,长圆形,具细脉纹,幼时有毛;翅长约2厘米,有时呈紫红色,两翅直立,展开成锐角或两翅近平行,相重叠。花期5—6月,果熟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向阳山坡、林缘、河岸疏林、杂木林中。我市黄土岗镇、龟山镇、三河口镇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季采集幼芽叶,干燥备用。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主治肝热目赤,昏花。
【用法用量】适量,白开水冲饮。
【附注】尚未查到这种茶的具体的加工方法。
(5)鸡爪槭 Acerpalmatum Thunb.
【药名别名】鸡爪枫、槭树。
【药用部位】为槭属植物鸡爪槭的枝、叶。
【植物形态】落叶小乔木。树皮深灰色;小枝细瘦,当年生枝紫色或紫绿色,多年生枝淡灰紫色或深紫色。叶对生,叶柄长4~6厘米,细瘦,无毛;叶纸质,外貌近圆形,直径7~10厘米,基部心形或近心形,5~9掌状分裂,通常7裂,裂片长圆卵形或披针形,先端锐尖或长锐尖,边缘具紧贴的尖锐锯齿,裂片间的凹缺钝尖或锐尖,深达叶片直径的1/2或1/3,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在叶脉的叶腋被白色丛毛。伞房花序,无毛,花紫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花萼与花瓣均为5,雄蕊8,无毛;花盘微裂,位于雄蕊外侧;子房无毛,花柱长,2裂,柱头扁平,花梗长约1厘米,细瘦,无毛。翅果嫩时紫红色,成熟时淡棕黄色;小坚果球形,直径7毫米,脉纹显著;翅与小坚果共长2~2.5厘米,宽1厘米,张开成钝角。花期5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200~1200米的山坡林中。我市木子店镇、龟山镇、张家畈镇、乘马岗镇等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枝叶,晒干,切段。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解毒消痈。用于气滞腹痛,痈肿发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
(6)三角枫 Acer buergerianum Miq.
【药名别名】三角槭。
【药用部位】为槭属植物三角枫的根或根皮和茎皮。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5~10(20)米;小枝细,幼时有短柔毛,后变无毛,稍有蜡粉。单叶,对生,纸质,卵形或倒卵形,长6~10厘米,顶部常3浅裂至叶片的1/4或1/3处,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全缘或上部疏具锯齿,幼时下面及叶柄都密生柔毛,下面有白粉,微有柔毛,有掌状三出脉。伞房花序顶生,有短柔毛;萼片5,卵形;花瓣5,黄绿色,较萼片窄;花盘微裂,子房密生长柔毛,花柱短,柱头2裂。翅果长2.5~3厘米;小坚果凸出,翅张开成锐角或直立。花期4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500~1500米的疏林中。我市张家畈镇、乘马岗镇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根:用于风湿关节痛。根皮、茎皮:清热解毒,消暑。
【用法用量】参考青榨槭。
(7)阔叶槭 Acer amplum Rehd.
【药名别名】高大槭、黄枝槭。
【药用部位】为槭属植物阔叶槭的枝叶。
【植物形态】落叶高大乔木,高10~20米。树皮平滑,黄褐色或深褐色。小枝圆柱形,无毛,当年生枝绿色或紫绿色,多年生枝黄绿色或黄褐色;皮孔黄色,圆形或卵形。冬芽近于卵圆形或球形,紫褐色,鳞片覆叠,钝形,外侧无毛,边缘纤毛状。叶纸质,基部近于心形或截形,叶片的宽度常大于长度,常宽10~18厘米,长9~16厘米,常3裂,稀3裂或不分裂;裂片钝尖,裂片中间的凹缺钝形;上面深绿色或黄绿色,嫩时有稀疏的腺体,下面淡绿色,除脉腋有黄色丛毛外,其余部分无毛;主脉5~7条,在下面显著,侧脉和小叶脉均在下面显著;叶柄圆柱形,长7~10厘米,无毛或嫩时近顶端部分稍有短柔毛。伞房花序长7厘米,直径12~15厘米,生于着叶的小枝顶端,总花梗很短,仅长2~4毫米,有时缺;花梗细瘦,无毛。花黄绿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萼片5,淡绿色,无毛,钝形,长5毫米;花瓣5,白色,长圆倒卵形,较萼片略长;雄蕊8,生于雄花者仅长5毫米,生于两性花者更短,花丝无毛,花药黄色;子房有腺体,花柱无毛,柱头反卷。翅果嫩时紫色,成熟时黄褐色;小坚果压扁状,长1~1.5厘米,宽8~10毫米;翅上段较宽,下段较窄,宽1~1.5厘米,连同小坚果长3.5~4.5厘米,张开成钝角。花期4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000~2000米的疏林中。我市康王寨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切段,晒干。
【功能主治】有清热解毒,理气止痛之效;用于治疗背疽,痈疮,气滞腹痛。
【用法用量】不详。可参照鸡爪槭相关内容。
(8)中华槭 Acer sinense Pax
【药名别名】五角枫、槭树。
【药用部位】为槭属植物中华槭的根或根皮。
【植物形态】落叶小乔木,高3~5米,稀达10米;冬芽小,芽鳞边缘有长柔毛及睫毛状毛。单叶对生,近革质,长10~14厘米,宽12~15厘米,常5裂至叶片的1/2处,顶端锐尖,基部心形,稀截形,边缘近基部全缘外,其余具密贴的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脉腋有黄色丛毛;叶柄长3~5厘米。圆锥花序顶生,下垂,长5~9厘米;花为杂性,萼片5,绿色,边缘具纤毛;花瓣5,白色;雄蕊5~8;花盘肥厚,微有疏柔毛;子房有白色疏柔毛。翅果淡黄色,长3~3.5厘米,张开成钝角或近于水平;小坚果特别凸起,脉纹显著。花期5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200~2000米的混交林中。我市张家畈镇、乘马岗镇、王家湾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主治扭伤,骨折,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干品10~15克,鲜品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
(9)樟叶槭 Acer cinnamomifolium Hayata
【药名别名】桂叶槭。
【药用部位】为槭属植物樟叶槭的枝叶。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常高10米,稀达20米。树皮淡黑褐色或淡黑灰色。小枝细瘦,当年生枝淡紫褐色,被浓密的茸毛;多年生枝淡红褐色或褐黑色,近于无毛,皮孔小,卵形或圆形,叶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2厘米,宽4~5厘米,基部圆形、钝形或阔楔形,先端钝形,具有短尖头,全缘或近于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或淡黄绿色,被白粉和淡褐色茸毛,长成时毛渐减少;主脉在上面凹下,在下面凸起,侧脉3~4对,在上面微凹下,在下面显著,最下一对侧脉由叶的基部生出,与中肋在基部共成3脉;叶柄长1.5~3(5)厘米,淡紫色,被茸毛。花的特性不详。翅果淡黄褐色,常成被茸毛的伞房果序;小坚果凸起,长7毫米,宽4毫米;翅和小坚果长2.8~3.2厘米,张开成锐角或近于直角;果梗长2~2.5厘米,细瘦,被茸毛。花期不明,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300~1200米比较潮湿的阔叶林中。我市狮子峰的康王寨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集,切段,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止痛。治疗背疽,痈疮,气滞腹痛。
【用法用量】不详。可参照鸡爪槭相关内容。
(10)飞蛾槭 Acer oblongum Wall.ex DC.
【药名别名】飞蛾树。
【药用部位】为槭属植物飞蛾槭的枝叶。
【植物形态】常绿(或半常绿)乔木,高10~20米;当年生枝紫色或淡紫色,有柔毛或无毛,老枝褐色,无毛。叶革质,矩圆形或卵形,长8~11厘米,宽3~4厘米,全缘,顶端尖或具短尾尖,基部近圆形,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有白粉或灰绿色,基部1对侧脉较长,达于叶片中部。伞房花序顶生,有短柔毛;花绿色或黄绿色,杂性;萼片5,矩圆形;花瓣5,倒卵形;雄蕊8,生于花盘内侧,花盘微裂;两性花的子房有短柔毛,柱头2裂,反卷。翅果长2.5厘米,幼时紫色,成熟后黄褐色,小坚果凸出,翅张开成直角。花期4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000~1800米的阔叶林中。我市康王寨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末夏初采收嫩枝,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理气止痛。治疗背疽,痈疮,气滞腹痛。
【用法用量】不详。可参照鸡爪槭相关内容。
(11)长裂葛萝槭 Acer grosseri var.hersii(Rehd.)Rehd.
【药名别名】葛罗枫、飞蛾树、蝴蝶树。
【药用部位】为槭属植物长裂葛萝槭的嫩枝和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8米。树皮淡褐色,光滑;当年生枝绿色或紫绿色,多年生枝灰黄色或灰褐色,叶对生;叶柄长2~3厘米,细瘦,无毛;叶片纸质,卵形,长7~9厘米,宽5~6厘米,边缘具密而尖锐的重锯齿,先端锐尖,基部近于心形,常较深的3裂,中央裂片较大,三角状卵形,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嫩时在叶脉基部被淡黄色丛毛,老则脱落;基出脉3条,侧脉羽状。花单性,雌雄异株,常成细瘦下垂的总状花序;萼片5,花瓣5;雄蕊8,无毛,在雌花中不发育;花盘位于雄蕊内侧;子房紫色,在雄花中不发育。花梗长3~4毫米。翅果幼时淡紫色,熟后黄褐色;小坚果微扁平,翅连同小坚果长2.5~2.9厘米,宽约5毫米,张开成钝角或近于水平。花期4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000~1600米的疏林中。我市木子店镇、狮子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果实,晒干;春末夏初采收嫩枝,晒干。
【功能主治】止咳,敛疮。主治新久咳嗽,鹅口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外用:适量,研末撒敷。
(12)四蕊槭 Acer tetramerum var.tetramerum
【药名别名】四蕊枫、红色槭。
【药用部位】为槭属植物四蕊槭的枝。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7~12米。树皮平滑,灰褐色。小枝细瘦,无毛,紫色;鳞片淡紫色,卵形,外侧无毛。叶纸质,卵形,长6~8厘米,宽4~5厘米,基部圆形,先端锐尖至渐尖,具尖尾;上面深绿色,嫩时被稀疏的短柔毛,下面淡绿色,嫩时微被灰色短柔毛,叶脉上较密,老时毛脱落,脉在上面显著,在下面略凸起,侧脉4~6对,下面显著;叶柄细瘦,长2.5~5厘米。花黄绿色,单性,雌雄异株,成无毛而细瘦的总状花序;几无总花梗,由无叶的小枝旁边的侧芽生出,具3~5花,花梗长1~1.5厘米;雌花的总状花序长4~5厘米,总花梗长8~15毫米,生于仅具2叶的短枝的顶端,有5~8花,花梗长8~20毫米;萼片4,长圆卵形,先端钝形,长3毫米;花瓣4,长圆椭圆形;雄花中有雄蕊4,稀5~6,较花瓣长1/3~1/2,常伸出于花外,花药阔椭圆形,黄色,花丝瘦弱;花盘位于雄蕊的内侧,无毛,现裂痕;子房紫色,无毛。成熟时黄褐色。小坚果长卵圆形,长8毫米,宽6毫米;翅长圆形,宽1~1.2厘米,小坚果长3~3.5厘米,张开成直角。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400~3300米的疏林中。我市狮子峰的康王寨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末夏初采集,切片,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散风热,清头目。
【用法用量】不详。可参照鸡爪槭相关内容。
(13)建始槭 Acer henryi Pax
【药名别名】鸡爪子树、亨氏槭、三叶槭。
【药用部位】为槭属植物建始槭的根。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约10米。树皮浅褐色。小枝圆柱形。冬芽细小,鳞片2,卵形,褐色。叶纸质,3小叶组成的复叶;小叶椭圆形或长圆椭圆形,顶生小叶有短柔毛。穗状花序,下垂,长7~9厘米,有短柔毛,常由2~3年无叶的小枝旁边生出,花序下无叶,稀有叶,花淡绿色,单性,雄花与雌花异株;萼片5,卵形,花瓣5,短小或不发育;雄花有雄蕊4~6,通常5,雌花的子房无毛,花柱短,柱头反卷。翅果嫩时淡紫色,成熟后黄褐色,小坚果凸起,长圆形。花期4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500~1500米的疏林中。我市康王寨、狮子峰、王家湾、顺河镇、夫子河镇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用于扭伤,骨折,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干品10~15克,鲜者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14)色木槭 Acer mono Maxim.
【药名别名】地锦槭、红枫叶、色木。
【药用部位】为槭属植物色木槭的枝、叶。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粗糙,常纵裂,灰褐色;小枝细瘦,无毛,当年生嫩枝绿色或紫绿色,多年生枝灰色,具圆形皮孔;冬芽近于球形,鳞片卵形。叶对生,叶柄长4~6厘米,细瘦,无毛;叶片纸质,外貌近椭圆形,长6~8厘米,宽9~11厘米,5裂,有时3裂及7裂同生一树;裂片卵形或宽三角形,长渐尖,全缘,无毛,仅主脉腋间有簇毛,主脉5条,在上面显著,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花多数,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多数常成圆锥状,伞房花序顶生,无毛;花带绿黄色,总花梗长1~2厘米;萼片5,长圆形,黄绿色;花瓣5,椭圆形,淡白色;雄蕊8,无毛,比花瓣短,花药黄色;子房无毛,在雄花中不发育,花柱无毛,柱头2裂,反卷。翅果嫩时紫绿色,成熟时淡黄色,小坚果压扁状,长1~1.3厘米,宽5~8毫米;翅长圆形,宽5~10毫米,连同小坚果长2~2.5厘米,张开成锐角或近于钝角,花期5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800~1500米的山坡疏林中。我市木子店镇、三河口镇、狮子峰有分布。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偏正头痛,风寒湿痹,跌打瘀痛,湿疹,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煎水洗。
(15)罗浮槭 Acer fabri Hance
【药名别名】红翅槭、红果槭。
【药用部位】为槭属植物罗浮槭的果实。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常高10米。树皮灰褐色或灰黑色,小枝圆柱形,无毛,当年生枝紫绿色或绿色,多年生枝绿色或绿褐色。叶革质,披针形、长圆披针形或长圆倒披针形,长7~11厘米,宽2~3厘米,全缘,基部楔形或钝形,先端锐尖或短锐尖;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无毛或脉腋稀被丛毛;主脉在上面显著,在下面凸起,侧脉4~5对,在上面微现,在下面显著;叶柄长1~1.5厘米,细瘦,无毛。花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常成无毛或嫩时被茸毛的紫色伞房花序;萼片5,紫色,微被短柔毛,长圆形,长3毫米;花瓣5,白色,倒卵形,略短于萼片;雄蕊8,无毛,长5毫米;子房无毛,花柱短,柱头平展翅果嫩时紫色,成熟时黄褐色或淡褐色;小坚果凸起,直径约5毫米;翅与小坚果长3~3.4厘米,宽8~10毫米,张开成钝角;果梗长1~1.5厘米,细瘦,无毛。花期3—4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500~1800米的疏林中。我市狮子峰自然保护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扁桃体炎及因用嗓过度引起的声音嘶哑,肝炎,肺结核,胸膜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煎服:9~12克。外用:适量,煎水含漱。
(16)毛花槭 Acer erianthum Schwer.
【药名别名】阔翅槭。
【药用部位】为槭属植物毛花槭的根。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8~1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细瘦,无毛,当年生枝绿色,多年生枝灰褐色,具皮孔;冬芽小,卵圆形,鳞片6,边缘有纤毛。叶对生,叶柄长5~9厘米,无毛;叶纸质,宽超过于长,长9~10厘米,宽8~12厘米,常5裂,稀7裂,裂片卵形,先端锐尖,边缘有尖锐而贴紧的锯齿,仅靠近基部的部分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亮绿色,嫩时被短柔毛,老时除脉腋被丛毛外,其余部分均无毛。花单性,同株,多数成直立圆锥花序,被柔毛,长6~9厘米,直径1~1.8厘米,总花梗长2~3厘米;萼片5或4,黄绿色,卵形;花瓣5或4,白色微带淡黄色,倒卵形;雄蕊8,在雄花中长3~4毫米,在雌花中略短,花丝无毛,花药黄褐色:花盘无毛,位于雄蕊外侧;子房密被黄色长柔毛,在雄花中不发育,仅有淡黄色长毛一丛,花柱近于无毛,柱头平展或反卷。翅果嫩时紫绿色,成熟时黄褐色,小坚果特别凸起,近于球形,脉纹显著,直径约5毫米,嫩时密被长柔毛,翅和小坚果长2.5~3厘米,宽约1厘米,张开近于水平或微向外侧反卷。花期5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800~2300米的混交林中。我市分布于狮子峰自然保护区。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痈疽,丹毒,无名肿毒,湿疹,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
(17)房县槭 Acer franchetii Pax
【药名别名】山枫香树、富氏槭。
【药用部位】为槭属植物房县槭的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皮深褐色。叶纸质,长10~20厘米,宽12~23厘米,基部心形,稀圆形,常3裂,稀基部具2小裂片成5裂,具不规则锯齿,幼时两面被柔毛,脉上毛密,老时脱落,仅下面脉腋具簇生毛,基出脉5;叶柄长3~6厘米,幼时被柔毛,后脱落。总状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侧生,总花梗密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梗长1~2厘米,被柔毛;萼片5,花瓣5;雄蕊8,稀10,花丝无毛;子房疏被柔毛。翅果长4~4.5厘米,两翅成直角或锐角,小坚果近球形,幼时被毛。花期5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100~2300米的混交林中。我市分布于狮子峰自然保护区。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用于声音嘶哑,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9~12克。
【附注】有资料介绍房县槭的根、树皮具祛风湿、活血作用。用法用量可参考毛花槭。